- 1、假释出狱,家属会被通知吗?
- 2、假释人员回家流程
- 3、假释需要家属做些什么
- 4、出狱前监狱会通知家属吗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假释出狱,家属会被通知吗? (一)

优质回答关于假释出狱是否通知家属,我国境内暂无明确规定,但罪犯有权让家人知晓其假释日程安排。
对于符合条件的罪犯,经人民法院批准假释后,监狱将按期放人并发放相应证明文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裁定假释的,监狱应当按期假释并发给假释证明书。对被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四十七条
罪犯在服刑期间可以与他人通信,但是来往信件应当经过监狱检查。监狱发现有碍罪犯改造内容的信件,可以扣留。罪犯写给监狱的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件,不受检查。
假释人员回家流程 (二)
优质回答假释人员回家流程如下:
1、 申请,假释人员在刑满前向执行机关申请假释,并提交相关材料,包括社会适应计划书、居住证明、就业证明、家庭情况证明等;
2、审批,执行机关对假释人员的申请进行审批,并严格把关假释人员的适宜性、社会危害性、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情况,决定是否批准假释;
3、安排出狱,假释人员获得批准后,执行机关根据假释计划和假释人员的具体情况,安排假释人员出狱,并通知家属接人;
4、接人,假释人员的家属应当按照执行机关的通知,准时到指定地点接人。家属应当带好假释人员的身份证等证件,并按照执行机关的规定,把假释人员本人和行李物品一起带回家;
5、社会适应,假释人员回家后,应当按照社会适应计划书的要求,积极参加社会教育、工作、培训等活动,逐步完成社会适应,融入社会。
假释的适用条件如下:
1、刑期的执行时间:假释适用于已经执行一定刑期的罪犯,通常是刑期的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2、行为表现:罪犯在服刑期间应当表现良好,不存在违反监规、违反法律法规等不良行为。此外,罪犯应当积极参加劳动、学习、思想改造和法律教育等活动,达到良好的改造效果;
3、社会危害性:假释适用于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罪犯,即罪犯在服刑期间未表现出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并且在假释后不会危害社会安全;
4、家庭情况:罪犯的家庭情况应当稳定,有固定的居所和经济来源,能够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社会支持;
综上所述,假释人员回家是一个严格的程序,假释人员和家属应当认真遵守执行机关的规定和要求,确保假释人员的安全和社会适应。假释人员在社会适应期间,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严格遵守假释条件和规定,不得从事危害社会治安、危害国家安全等违法犯罪活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
【假释的适用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假释需要家属做些什么 (三)
优质回答假释即是针对已判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者,在服完罚期并经过改造后,若表现良好、无再犯之虞,可获得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合理机制。
在假释审批流程中,亲属需密切关注其服刑期间的行为态度及改造情况,积极协助狱方工作。
同时,亲属应随时与狱方保持联系,掌握假释相关法规及程序。
实践中,亲属可能须提供家庭关系统证、所在地社区愿接纳意向书等资料,确保罪犯出狱后能得到妥善的管治。
然而,假释的批准结果并非由亲属决定,归司法部门裁决。
出狱前监狱会通知家属吗 (四)
优质回答大部分监狱不会安排工作人员给家属打电话告知服刑人员即将刑满释放,但一般会提前一两个星期安排服刑人员打电话通知家属,告知释放时间和相关注意事项。
不过现实中,存在家属既没接到监狱工作人员电话,也没接到服刑人员电话的情况。对此,建议家属在距离家人刑满释放前两三个月,写信沟通出狱接人等事宜;若距离刑满释放只剩一周左右还未接到通知,应早点拨打监狱电话咨询。由于很多监狱公开电话常占线,建议预留时间,避免在家人出狱当天联系不上而错过接人。此外,有家属反映工作日上午拨打监狱对外联系电话,接通概率更高。
服刑人员刑满释放日期以法院判决书上的刑期止日为准,若有减刑假释变动,则以法院最后裁定的刑期截止日为准。一般当天9点到12点放人,家属前往接人宜提前一小时左右。家属可在服刑人员打亲情电话时询问出狱时间,也能通过亲情邮小程序写信询问。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假释出狱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皮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