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挂职锻炼与借调的区别
- 2、党政人才到民营企业挂职锻炼是否有法律依据
- 3、《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挂职锻炼是怎样规定的
- 4、下乡挂职条件
- 5、什么样的公务员需要去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请熟悉流程的朋友指点一下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挂职锻炼与借调的区别 (一)

贡献者回答法律分析:两者的区别:挂职是组织部门有计划、按程序进行的,挂任职务都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过正规的组织程序进行任命或者选举,它是干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挂职是人事关系留在原单位,到别的部门去有个位置去锻炼或体验,一段时间再回到原单位工作。借调也是人事关系留在原单位,人去别的单位去工作,但不一定在回原单位来。挂职可以“上挂”,比如基层公务员到上级机关、乃至中央和国家部委挂职;也可以“下挂”,则反之。另外还有横向交流挂职,即在同等级别的单位,这种情况还包括对口、共建单位等。借调,是指用人单位之间因工作需要而采取借调工作人员的形式。通常由借调单位和被借调单位之间签订借调合同。合同中一般应明确规定被借调者的人数,借调事由,借调期限,借调期间的工资待遇、劳动保险和生活福利待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七十二条根据工作需要,机关可以采取挂职方式选派公务员承担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任务或者其他专项工作。公务员在挂职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
第七十三条公务员应当服从机关的交流决定。公务员本人申请交流的,按照管理权限审批。
党政人才到民营企业挂职锻炼是否有法律依据 (二)
贡献者回答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希望可以供您参考。
第十一章
交流与回避
第六十三条 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
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
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第六十四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调任人选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和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并不得有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调任机关应当根据上述规定,对调任人选进行严格考察,并按照管理权限审批,必要时可以对调任人选进行考试。
第六十五条 公务员在不同职位之间转任应当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
对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转任。
对担任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和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有计划地在本机关内转任。
第六十六条 根据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可以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公务员在挂职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
第六十七条 公务员应当服从机关的交流决定。
公务员本人申请交流的,按照管理权限审批。
第六十八条 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因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第六十九条 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条 公务员执行公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
(二)涉及与本人有本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所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
(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第七十一条 公务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本人应当申请回避;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公务员回避。其他人员可以向机关提供公务员需要回避的情况。
机关根据公务员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经审查后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也可以不经申请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第七十二条 法律对公务员回避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挂职锻炼是怎样规定的 (三)
贡献者回答挂职锻炼是公务员机关对所属公务员实行的一种有计划的管理活动,旨在通过让公务员到下级机关、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某一职务,进行学习锻炼。这种活动具有一定的指令性和计划性,具体包括在何时、选拔何种人员到何处单位进行挂职,以及挂任何种职务和挂职时间等,均由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事先与接受挂职人员的单位协商,最终组织实施。
挂职锻炼的时间一般为一至两年,过长或过短均不利于挂职效果。挂职去向范围限定在下级机关、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如云南省昆明市于2011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35名乡镇(街道办)副职,对象为全国范围内在岗的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大学生,国家公务员,国有(控股)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
昆明市自2009年起大规模推行公选干部制度,从副科级(副书记、副镇长)到正处级(2012年公选区县长),制度创新走在前列,成为范本。这几批挂职干部不仅年轻,绝大多数是八零后,文化素质高、办事愿望强、政治觉悟强,社会和百姓反响强烈。
通过挂职锻炼,公务员能够接触和了解更多的工作环境,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同时也为基层单位引进了新鲜血液,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种制度不仅有利于公务员个人的成长和提升,也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挂职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务员管理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化。
下乡挂职条件 (四)
贡献者回答根据相关规定,为了培养和锻炼公务员的能力,可以安排他们到下级机关、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或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在公务员挂职前,单位的组织部门会公布挂职信息,包括接收单位、职位和人数等,类似招聘公告。有意向的公务员可以自愿报名。若报名人数超出计划人数,组织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挂职的人员。
挂职期间,公务员将有机会深入了解和参与挂职单位的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挂职锻炼不仅有利于公务员个人的成长,也有助于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这种方式,公务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增强服务意识。
挂职锻炼期间,公务员将面临各种挑战,这有助于他们提升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技巧。此外,挂职锻炼还能帮助公务员扩展人脉资源,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组织部门会根据挂职人员的表现和实际情况,对挂职锻炼进行评估,以确保挂职人员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同时,挂职人员也有机会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带回原单位,推动单位的进步和发展。
挂职锻炼不仅对公务员个人成长有益,也对单位和整个公务员队伍有积极影响。通过挂职锻炼,公务员可以拓宽视野,增强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什么样的公务员需要去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请熟悉流程的朋友指点一下 (五)
贡献者回答以下是需要去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的公务员类型:
新录用且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公务员:
说明:对于新录用的公务员,如果其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为了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对基层工作的了解,组织上通常会安排其到基层进行挂职锻炼。这种锻炼不仅限于事业单位,也可能包括其他类型的基层单位,如乡镇、街道、社区等。
组织上准备提拔但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公务员:
说明:当组织上计划提拔某位公务员到更高层次的职位时,如果该公务员缺乏必要的基层工作经验,为了确保其能够胜任新的职务并更好地开展工作,组织可能会安排其先到事业单位或其他基层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以积累必要的基层工作经验。
挂职锻炼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让公务员在实践中学习、增长才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其服务意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注意事项: 挂职锻炼期间,公务员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积极参与基层单位的各项活动,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时,挂职锻炼也是公务员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挂职锻炼与借调的区别,皮律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