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战略是什么时候开始 (一)

中部崛起战略是什么时候开始

贡献者回答中部崛起战略实施15年后出台的《意见》,有何深意?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介绍,2006年出台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有其特殊背景,当时中部地区经济下滑现象比较明显,有专家学者认为出现了中部塌陷现象。当时为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发展,变中部地区比较优势为发展优势,国家提出“三基地一枢纽”,明确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潜力以及区域发展中的主体功能。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刚强补充道,2006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当前在新发展阶段,中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

2010年1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新模式和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东中西部划分 (二)

贡献者回答法律分析: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解释,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是政策上的划分,而不是行政区划,也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因此,东部是指最早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并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中部是指经济次发达地区;而西部则是指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发布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 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从什么时候起实施的? (三)

贡献者回答中部崛起战略自2006年起开始实施。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国务院于2006年4月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了36条政策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将中部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是继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今年4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负责研究中部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和落实促进中部崛起的有关工作。此外,国务院还下发了《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根据这一政策,中部六省将享受历史欠税豁免、税收优惠等多项优惠政策。

即将于4月26日在郑州开幕的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将进一步推动中部地区的崛起。在此次博览会上,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与中部六省将签署促进中部崛起的合作框架协议;福建、上海、青岛、广州、宁波、天津、深圳七个口岸办将与中部六省签署中部六省口岸大通关框架合作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与中部六省签署金融服务合作协议;南昌、赣州、郴州、武汉、新乡、焦作、合肥、芜湖、太原等9座中部城市将被商务部授予“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河南财经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小建表示,中部崛起战略已从“坐而论”进入“起而行”的新阶段。中部六省在各自的发展中,积极寻求合作,以实现共同崛起。近两年来,中部各省在奋力崛起中,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愿望迫切。中部六省山水相连、省情相似、使命相同,通过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对接,正在逐步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中部崛起核心是郑州还是武汉 (四)

贡献者回答中部崛起,是大势所趋。

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河南的发展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早在2010年,国务院已经确定武汉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在经历了近30年的中部“塌陷”之后,中部崛起战略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六省置于舞台中心,同时,作为各自省份的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合肥、郑州、太原等城市,也在争当中部崛起的领头羊。

那么,在中原地区,谁将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呢?

湖北的整体实力对武汉构成了一定的制约。在一个均衡的战略下,中部地区通常是全国经济的重要中心之一。尽管武汉地理位置优越,被视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天元之位,但其他中部中心城市并不轻易认同这一地位,他们希望能在“乱世英雄起四方”的局势中崛起。

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公认是上海,珠三角的是香港,环渤海的则是北京。而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却难以找到一个明确的领导者。这种局面部分原因在于,中部省份中没有一个是明显领先的经济中心,也没有一个城市在各个方面都显著超越其他城市。

目前,中部各中心城市都有其独特的优势。长沙靠近广东,民营经济发达,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安徽和江西则东向发展,积极接纳长三角的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已成为国家战略,合肥因得到巢湖分拆的利好,对未来充满雄心。江西在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和中原经济区多重身份中寻求平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被寄予厚望。武汉和河南都宣称自己位于天下之中。湖北凭借水利之利,河南则有煤都之资源,山西位于北方,靠近“环渤海”经济区,但基本处于中部边缘。

在未来的中部龙头城市的竞争中,武汉和郑州的争夺尤为激烈。从个体城市的竞争力来看,中部最大城市的排名通常是武汉和郑州,2010年,武汉的GDP达到5516亿元,而郑州则为4000亿元。从这个角度来看,武汉的实力明显超过郑州。

武汉无法成为中部公认的领袖,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其所在的湖北省在与河南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湖北的GDP排名全国第六,远超河南。然而到了2010年,河南跃升至全国第六,而湖北却已跌出前十。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皮律网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