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一)

贡献者回答担保在现代社会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主要是应用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它的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其中,留置是法定担保方式,即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留置权,无需当事人之间约定。其他4种担保方式需由当事人之间约定,是协议的担保方式。 一、担保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担保法规定,本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1、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主合同的义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2、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抵押财产的占有,将抵押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的规定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3、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或者将其财产权利交由债权人控制,将该动产或者财产权利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的规定以该动产或者财产权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或者财产权利的价款优先受偿。
4、留置是指在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中,债权人依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5、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担保合同的履行,预先支付另一方一定数额的金钱的行为。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回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上述5种担保方式中,留置是法定担保方式,即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留置权,无需当事人之间约定。其他4种担保方式需由当事人之间约定,是协议的担保方式。
二、保证担保的责任范围
保证担保的责任范围分为全部和部分两种。全部的保证担保责任范围完全与债成立时确定的债务人之责任范围一致。包括如下内容:
1、主债权的全部。在保证合同中,如无具体的专门约定,应认为是担保主债权全部。
2、利息。利息有法定和约定两种,凡是因主债权所生的利息,不管是法定的还是约定的,均应列为保证担保的对象。法定利息,如迟延履行所生之利息(迟延利息),本来就是由主债权派生的,应属保证之列无疑;而约定利息及当事人另外约定的,虽也是从属于主债权的,但要适用前述限制性作法,亦只有在事先成立保证合同时直接约定的,方可计入保证担保的债权范围。当然,如约定利息显失公平或法律有专门限定的,则应作适当调整或依法定。
3、违约金。必须是就主债权所应付的违约金,才能予以保证担保。违约金虽说具有从属性,但有一定的独立性,需在主债权之外另定违约金合同或者另立独立的条款,因此,在适用保证时,与约定利息一样,采取限制性作法,也就是对于违约金的保证,应以保证合同与主债成立的同时约定为限。
4、损害赔偿。由主债而生的损害赔偿之债,应当予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损害赔偿之债的发生是因为债务不履行还是迟延履行,只要归结到债务人头上的,保证人就有代为赔偿或连带赔偿责任的义务。
5、实现债权的费用。如代理费用、公证费用、诉讼费用等原则上都是债权生出的负担,当列于保证范围之内。
部分保证担保责任范围,则是由保证人与债权人具体商定,只就全部保证担保责任中的某一部分代债务人履行债务承担法律责任。由于我国保证人所承担的保证担保的法律责任原则上是连带责任,即与债务人连带地承担履行债务或赔偿损失的责任,因而其法律责任范围也就原则上是全部保证担保责任。只有保证人与债权人在明确的特别约定承担补偿性责任时,保证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范围才限于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明确约定的保证担保责任。
法定担保具有法定性,法定担保只要具备了法律规定的条件,担保即可成立。法定担保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当事人不得通过约定排除其适用的法律担保,如优先权、法定抵押权等担保方式;二是当事人可得通过约定排除其适用的法律担保,如留置权这种担保方式。该类分类的法律意义在于:法定担保在适用法律时,二者在设立方式、成立要件、适用范围以及法律效力等方面的差异,法定担保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担保是什么意思? (二)
贡献者回答担保是指在双方事先签订的协议中,为确保债务人能够按时履行债务,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保障措施,以保护债权人的权利的一种法律制度。
具体来说: 应用场景:担保主要发生在贷款、货物运输等金融活动中,用于确保债权人能够收回其资金或获得相应的补偿。 法律效力:担保行为需要由双方共同签订,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一旦债务人违约,担保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自愿平等:担保行为必须在平等、自愿的环境中发生,不能存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
担保的形式: 根据中国法律,担保有五种法定形式,包括担保、抵押、定金、质押和留置。这些形式在法律效力上有所不同,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担保方式。
综上所述,担保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旨在保护债权人的权利,并促进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信用担保,抵押担保,质押担保,保证担保这几种担保方式各指的是什么 (三)
贡献者回答1. 抵押担保:将财产转移给债权人作为债权的担保,如汽车、房产等物品。
2. 质押担保:提供质押物作为债权的担保,质权人拥有对质押物的处置权。
3. 保证担保:以信誉作为担保,保证债务的履行。
信用担保、抵押担保、质押担保和保证担保是常见的几种担保方式。信用担保是指以个人或企业的信誉作为担保;抵押担保是指将不动产或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权人有权优先受偿;质押担保是指将动产或有价证券等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质权人有权优先受偿;保证担保是指担保人对债务人的债务承担履行保证责任。这些担保方式在借贷、交易等经济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各方之间的信任,降低交易风险。
担保是什么流程 (四)
贡献者回答担保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申请人提交担保申请
首先,申请人需要向担保人或者金融机构提出担保申请。申请时需要提供相关材料,如个人身份证明、财务状况证明、借款用途等。 2. 担保人进行评估和审核
接到申请后,担保人会对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评估。这包括查看申请人的征信报告、收入证明、财产证明等。审核过程中,担保人还会核实申请人提供的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签订担保合同
审核通过后,担保人和申请人需要签订担保合同。合同中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担保方式、担保期限、担保金额等。 4. 履行担保责任
一旦担保合同签订,担保人就需按照合同规定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如果被担保人无法按时还款,担保人需要代为偿还。在这个过程中,担保人也会有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在合同中明确相关风险承担方式。 具体流程可能因不同的金融机构或具体担保事项而有所差异。但总的来说,担保涉及的关键环节包括提交申请、评估和审核、签订合同以及履行担保责任等。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以确保担保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进行担保活动时,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什么叫担保 (五)
贡献者回答担保是指一种法律上的承诺或保证,即担保人承诺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其债务时,按照约定代为履行债务或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下是关于担保的详细解释:
一、担保的基本概念
定义:担保是担保人为确保债务人能够履行其债务,而与债权人约定的一种法律关系。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担保人需按照约定承担相应的责任。目的:担保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债权人的风险,增加债务人获得融资或贷款的可能性。
二、担保的形式
人的担保:即保证人担保,指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物的担保:包括抵押、质押等方式。以房产抵押为例,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产作为担保物,不转移占有,但向抵押权人提供债务履行的担保。若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抵押权人有权依法处分该房地产以优先受偿。
三、担保的效力
对债权人的效力:债权人享有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的权利,且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有权依法实现担保物权或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对担保人的效力:担保人需按照约定承担担保责任,且在履行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四、注意事项
担保人在提供担保前应充分了解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担保合同应明确约定担保的范围、方式、期限等关键条款,以确保双方权益。在履行担保责任时,担保人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
综上所述,担保作为一种法律上的承诺或保证,在债务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降低债权人的风险,促进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皮律网希望什么叫担保!担保是什么意思?,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