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刑场真实老照片:犯人像狗一样被牵着,浸猪笼的女子令人心疼吗? (一)

答清朝刑场的真实老照片揭示了那个时代的残酷。犯人像狗一样被牵着的情景,并非拍照时的特殊安排,而是反映了他们失去自由和尊严的悲惨命运。在封建社会中,即使是有地位的大臣,如汉朝的周勃,也可能在狱中受到不公的对待,被迫贿赂狱吏以保全生命。这种对权力的绝对服从和对个人的随意折辱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本质。
为了吓唬和平民百姓,官员们常常羞辱犯人,通过残酷的刑罚来维护封建统治。清朝的刑法极其严苛,有多种死刑方式,甚至包括株连九族等。这些刑罚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而不是保障人民的权利。因此,犯人在刑场上失去了一切尊严,像狗一样被牵着,而浸猪笼的女子等刑罚更是令人同情,这些通常是出于家族规矩的私刑,而非国家法律的规定。
宗族势力在封建社会中拥有巨大权力,补充了国家治理的不足。它们可以自行处理许多官府不管或无法处理的事务,导致私刑泛滥。例如,浸猪笼等刑罚不仅残酷,而且是对个人民主权利的严重侵犯。
随着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封建社会的壁垒开始崩溃。人们开始认识到封建主义对个人自由的压制,并逐步摆脱了这些枷锁。袁世凯称帝的失败就是一个标志,它显示了人们不再愿意接受封建的统治和礼仪。
这些老照片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犯人的悲惨命运和浸猪笼女子的遭遇都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封建习俗和刑罚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公正和人性化的社会制度。
慈禧不为人知的贡献,废除凌迟与烙印等残忍酷刑 (二)
答凌迟可以说是中国酷刑的极致代表。一直都被用来处决罪大恶极之人,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忠良被奸臣构害处以凌迟的悲惨事件!清朝是凌迟处罚最为严重的朝代,得到了发扬光大也因此被外国人视为中国的极致酷刑。那么,惨无人道的凌迟之刑是什么时候废除的呢?又是谁同意废除的呢?
有崇祯时期的两位社会名流,一位是忠诚报国的蓟辽督师袁崇焕,罪名是叛国通敌,剐3543刀,残肉被痛恨汉奸的没脑愤青吃掉,另一位是喜欢高调进谏的翰林院为庶吉士郑,罪名是棒打后妈、奸儿媳、奸妹,剐3600刀,残肉出售,做调制疮疥中药的原材料。
满族入主中原后,很多法令都是沿袭前朝,为了稳固统治,实行的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一方面,安抚百姓,减免税收,休养生息;另一方面,只要威胁到其统治,下手绝不留情。很多刑罚的使用范围不断地扩大,像劫囚、越狱、掘坟、逼人致死等等都得凌迟。
至于那些造反的农民起义首领,更没有商量的余地全都凌迟。如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将领林凤翔、李开芳等八人被俘,押解到北京凌迟示众。捻军首领张洛行、赖文光兵败被俘,也受了凌迟之刑。而石达开被俘受刑时,被割一百多刀,从始至终默然无声。光凭这一点,也绝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
到了20世纪初,有法国使馆士兵在北京菜市口刑场,拍摄到三个不同死刑犯的凌迟照片。照片显示的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八刀刑处决。所谓八刀刑,就是指刽子手利用一篓编上号码的锋利刀具对人进行分割:第一刀,切胸口(一律从左侧开始,下列其他部位亦然);第二刀,切二头肌;第三刀,大腿;第四刀和第五刀,切手臂至肘部;第六刀和第七刀,切小腿至膝盖;第八刀,枭首。支解后的尸体残骸放入篓子里,头颅则公开示众,期限不定。
此外,据说还有十六刀、三十二刀、三百六十刀刀数越多越接近正宗的凌迟。法国士兵的这些照片传到欧洲后,引起极大的轰动,凌迟在法国也被视为中国酷刑的极致代表。估计那些西方人也不会明白,战场上打仗很软的中国人,在对付自己同胞方面怎么如此的强硬?其实也不是强硬,主要还是对付自己人心里有底。
但酷刑终究不是解决时局危机的法门,随着文明的推进,西方国家都玩起了安乐死,你大清还搞得这么血腥,明摆着让人看不起么。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 *** 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奏请删除凌迟等几项重刑,这事得到慈禧的首肯,她在《删除律例内重法折》的批复中说:我朝入关之初,立刑以斩罪为极重。顺治年间修订刑律,沿用前明旧制,始有凌迟等极刑。虽以惩儆凶顽,究非国家法外施仁之本意。
被执行死刑的前几分钟,死刑犯都会做出什么事? (三)
答目前世界上70%的国家都已经禁止死刑,虽然我国依旧在执行但也是奉着少杀慎杀的态度,因此虽然大案破案率极高但死刑的案子却越来越少,这是我国司法进步的象征。所以如今能被执行死刑的无一不是罪无可赦之徒,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他们也是形态万千。哪怕再凶恶的歹徒在即将走到人生终点时内心也不会平息。那在执行死刑之前犯人一般都是什么状态呢?有狱警就说出了真相。
犯人在死刑复核下来时和其他犯人一样都是吃大锅饭睡大通铺的,只是死刑复合下来时他才会被单独隔开,有些犯人可能会在这一夜畏罪自杀因此需要几位干警和表现好的犯人与他一起度过这最后一晚。很多罪犯在执行前都是一个劲儿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甚至叫嚣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但当死神真的来敲门的时候他们大部分腿都已经软的直不起来了,在被通知后整个人呆了几秒钟,之后开始焦躁起来,一会儿大哭一会儿笑,有的还会大吼几声。
知道死讯之后狱方会让他们留下遗嘱,还有什么要跟家属说的都可以写下来,这时候很多穷凶极恶的歹徒也会表现出内心中较有良知的一面,毕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有的甚至会像受害人及其家属道歉等等。第二天的断头饭有不少犯人会吃的泪流满面,基本上都是吃了几口而已就吃不下去了,那种状态换谁都味如嚼蜡吧。送上刑场的途中吓得屁滚尿流也不在少数。
还有的犯人就比较有“心机”了,总所周知我国对精神病罪犯都是从轻处罚的,精神病也成了许多罪犯的一张“免死金牌”,有的罪犯为了伪装成精神病,在进监狱后情绪会突然出现反常,话开始渐渐变多,颠三倒四的有时还又哭又笑,跟他讲纪律还会用一双直勾勾的金鱼眼傻乎乎的盯着你,有时候甚至还会吃下自己的排泄物,让人觉得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被识破之后又开始绝食,总之就是各种不配合,想着拖延行刑时间或者能逃过一劫就最好,但是最终还是难逃被送上刑场的命运。
有一小部分罪犯自被判死刑之后就表现得非常平静,或许他们内心已经几近崩溃,但外表上看却像是没事人一样,甚至对自己所犯下的过错表现的十分无所谓,曾经有一个死刑犯自15岁开始就多次入狱,从盗窃到抢劫再到强奸,最后一次在入狱时已经是一个死刑犯了,当时他才20出头,教管跟他已经是“老相识”了,在问到他这么年轻为什么要屡屡犯错的时候,他竟称不过是“玩输了”而已,对自己的生命似乎一点也不看重,这样的人你也很难指望他能尊重他人的生命了,可以说是死有余辜。
我国司法制度这近几年进步飞快,这点从死刑案例越来越少这方面就可以看出来。秉着少杀慎杀的态度,现在会被判处死刑的犯人无一不是证据确凿,罪无可赦之人。但即使是无恶不作的死刑犯,在面对死亡时没人可以泰然自若的接受结果,那死刑犯在被执行之前都在做什么呢?
在核准死刑前犯人还是和普通犯人住在一起的,但在核准之后会被转移到一个独立的牢房,一般在这时候都会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了。临刑前一夜会有表现较好的犯人和教官陪同度过这一晚,为的是防止犯人因为内心崩溃而自杀,这期间犯人一些合理的娱乐要求也会被同意,例如想打打扑克牌之类的,女犯人则比较复杂一点,在临刑前一夜狱友会帮她化个漂亮的妆容,梳头发涂指甲油等等,让她可以漂漂漂亮的上路。
并且在临刑前许多犯人都已经自知难逃一死,心里会有很多感叹,自己的一生什么时候最开心,什么时候最难过,有那些成就又有那些遗憾。有的会谈及自己的家庭,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对不起谁等等。给受害人道歉的也不在少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坦白自己为何会犯下这样的过错,感叹自己的人生。这时候的犯人是非常脆弱的,需要有人倾听他们内心的世界,并安慰他,稳定他们的情绪,否则很可能会精神崩溃而出现意外。
在执行前的早上会安排罪犯的最后一餐,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吃饱好上路”的说法,死刑犯的最后一餐可以自己提出,狱方一般都会满足。有的会想要最后再吃一次亲人做的饭,这也是可以同意的,如果没有亲属送饭也没提出想吃什么狱方也会在食堂安排一份较好的伙食。不过即使是再好的大餐在这一刻肯定也是味如嚼蜡的,大部分犯人随意扒拉两口也就不吃了,任谁都不会在将死之前还胃口大开吧。
之后会安排最后的家属会面。这时候犯人可以和自己最亲的几位家属告别,一般都是嘱咐兄弟或亲戚要照顾好自己的父母,交代自己的一些后事等等。这一刻哪怕再凶恶的歹徒也会表现出自己最贴近人性的一面,即使是犯人罪有应得,但这生死离别的一刻甚至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也是令人感慨万千的。交代完后事之后就会直接押赴刑场执行了,这时候家属是不能陪同的,只有在火化之后才能去领取骨灰。
相信关于刑场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皮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