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法律条文有哪些(短)
- 2、刑法82条怎么规定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法律条文有哪些(短) (一)

答法律条文是法律法规中的具体规定,通常以条文的形式呈现。以下是一些简短的法律条文示例:
1.《宪法》第33条第3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民法典》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
4.《劳动法》第3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5.《合同法》第8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6.《婚姻法》第32条: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这些法律条文只是法律体系中的冰山一角,法律法规涵盖了各种社会关系和事务,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等。要了解具体的法律规定,建议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或寻求专业法律建议。
刑法82条怎么规定 (二)
答规定了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先行拘留的情形。
一、适用条件
刑法第82条明确了公安机关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先行拘留。这些情形主要包括: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二、程序要求
公安机关在采取先行拘留措施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首先,公安机关应当出示拘留证,并在24小时内将被拘留人送交看守所羁押。同时,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此外,公安机关在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24小时以内,将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三、权利保障
被拘留人在被拘留期间,享有一定的权利保障。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被拘留人的饮食、休息等基本需求,并尊重其人格尊严。同时,被拘留人有权要求公安机关告知其被拘留的原因和依据,并有权申请律师进行辩护。
综上所述:
刑法第82条规定了公安机关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先行拘留的情形,这些情形涵盖了预备犯罪、实行犯罪、被指认犯罪、有犯罪证据、企图自杀或逃跑、可能毁灭或伪造证据、不讲真实姓名住址、有流窜作案等重大嫌疑等多种情况。在采取先行拘留措施时,公安机关必须遵守法定程序,保障被拘留人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同时,被拘留人也有权要求公安机关告知拘留原因和依据,并申请律师进行辩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二条规定: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 (三)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是关于诈骗罪的规定。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犯诈骗罪的,根据诈骗数额和情节的不同,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金等。这一法条的设立旨在保护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公民的财产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诈骗罪的形式多样,如虚假宣传、冒充他人身份、伪造文件等手段来骗取财物。例如,某人通过发布虚假的高回报投资项目,吸引他人投资,最终将投资款据为己有,这种行为即构成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诈骗数额、退赃情况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刑罚的轻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诈骗罪与其他相关罪名如合同诈骗罪、金融诈骗罪等有一定的区别。例如,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而金融诈骗罪则是指通过伪造、使用虚假的金融票据等手段,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财物的行为。这些罪名虽然都与诈骗有关,但具体的犯罪手段和对象有所不同,因此在法律适用上需要加以区分。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关于诈骗罪的规定,为打击诈骗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当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同时,对于发现的诈骗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司法机关打击犯罪活动。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刑法法条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皮律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