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分类

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分类

介绍:

共同犯罪,作为刑法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涉及多个行为人在共同故意的支配下实施犯罪行为,其法律后果与单一犯罪有着显著的区别。共同犯罪不仅加剧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还因参与者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犯罪行为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增加。了解共同犯罪的分类,对于准确把握犯罪性质、合理量刑以及预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共同犯罪的分类,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一、按作用分类:主犯与从犯

共同犯罪中,根据各行为人的作用大小,可以分为主犯和从犯。主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行为人,包括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其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他们不仅参与策划、组织犯罪,往往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实施者或决策者,对犯罪结果的发生起决定性作用。而从犯则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行为人,他们或是为实行犯提供帮助,如提供工具、信息、资金等,或虽参与实行但未达主要作用。区分主从犯,有助于在量刑时做到罪责刑相适应。

二、按行为分工分类:实行犯、教唆犯与帮助犯

根据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具体分工,可将其分为实行犯、教唆犯与帮助犯。实行犯是直接实施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构成要件行为的人,是犯罪结果发生的直接原因。教唆犯则是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的人。帮助犯则是在他人产生犯罪决意之后,以心理性帮助或物理性帮助的方式故意帮助他人实施犯罪的人。这一分类有助于准确识别共同犯罪中各成员的角色,从而正确适用法律。

三、按组织形式分类:一般共同犯罪与犯罪集团

共同犯罪还可以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犯罪集团。一般共同犯罪是指二人共同故意犯罪,但没有特殊组织形式的共同犯罪,成员间联系松散,没有明确的分工和稳定的组织结构。而犯罪集团则是指三人为多次实行某种或者几种犯罪而建立起来的犯罪组织,成员间分工明确,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对犯罪集团的打击,往往需要更深入的调查和更严厉的惩罚。

注意事项:

在司法实践中,对共同犯罪的认定和分类应秉持客观公正原则,充分考虑各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行为方式、作用大小等因素。同时,应注意区分共同犯罪与同时犯、相继犯的区别,避免将非共同犯罪行为错误纳入共同犯罪范畴。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共同犯罪日益增多,其复杂性和隐蔽性对司法认定提出了新的挑战,需结合具体案情,灵活运用刑法理论和法律规定,确保裁判

共同犯罪的分类 (一)

法律解析:

共同犯罪 的分类,从结构上来看,可分为两类。 1、任意共犯:一人能单独实施的犯罪由二人共同实施的情形。如 盗窃罪 ,一人可以实施,二人三人也可共同实施。 2、必要共同犯罪:由二人以共同实施才能完成的犯罪。如 聚众持械劫狱罪 , 重婚罪 。 从作用上来看,共同犯罪分为 主犯 , 从犯 ,胁从犯。 从分工上来看,共同犯罪分为帮助犯,教唆犯,实行犯。 《 刑法 》第二十七条【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

《 刑法 》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共同犯罪的三种学说 (二)

法律主观:

共同犯罪分为两种: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 一般共犯是指二人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共同犯罪是指二人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人的主要分类具体如下: (一)按照分工不同,共同犯罪人可以分为实行犯、教唆犯、帮助犯和组织犯。在共同犯罪中,实行犯不可能同时还是教唆犯、帮助犯等。 (二)按照作用不同,共同犯罪人可以分为主犯、从犯和胁从犯。在共同犯罪中,主犯不可能同时还是从犯、胁从犯;在共同犯罪中,可能只有主犯而没有从犯,但是,有从犯就一定有主犯。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共同犯罪包括的形式有哪些 (三)

我国刑法理论根据多个标准将共同犯罪的形式进行了详细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四类八种:

首先,根据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依据法律的规定任意形成,可以分为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任意共同犯罪是指,法律没有规定只能由一人单独实施,而允许两人或多人共同实施的犯罪;而必要共同犯罪则是指,法律规定必须由两人或多人共同实施的犯罪。

其次,根据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可以分为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是指,在犯罪之前已经存在共同的犯罪计划或协议;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则是指,在犯罪过程中才形成共同的犯罪故意。

再次,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可以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简单共同犯罪是指,所有犯罪人均按照同一罪名参与实施犯罪行为;而复杂共同犯罪则是指,存在明确的分工,如组织、领导、实行等不同的角色。

最后,根据共同犯罪有无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一般共同犯罪是指,没有特定的组织形式,仅由二人或多人临时组合实施犯罪行为;而特殊共同犯罪则是指,具有特定的组织形式,如集团性、团伙性、有组织的犯罪。

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共同故意实施犯罪行为。对于二人共同过失导致的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而是根据各自所犯的罪行分别处罚。

共同犯罪的五种类型 (四)

共同犯罪的五种类型包括:

任意共犯与必要共犯:这是根据犯罪是否可以由一个人单独完成来区分的。任意共犯是指那些刑法允许由一个人单独实施的犯罪行为,但如果有多人共同参与,就构成共同犯罪。而必要共犯则是指刑法明文规定必须由两人共同完成的犯罪。

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这是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事先的犯罪意图联络来划分的。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在犯罪行为开始之前就已经达成了共同的犯罪意图。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则是指在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共同犯罪人才进行犯意联络。

一般共同犯罪与特殊共同犯罪:这是根据共同犯罪的组织形式来区分的。一般共同犯罪是指两人的共同故意犯罪,没有特定的组织形式。而特殊共同犯罪则是指以三人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即犯罪集团。

简单共犯与复杂共犯:这是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的分工复杂程度来划分的。简单共犯是指两个人员直接参与同一具体犯罪行为,不涉及明确的组织、协助、教唆等分工。而复杂共犯则是指各犯罪人之间存在明确的犯罪分工,如实行犯、组织犯、教唆犯及协助犯等。

主犯、从犯、胁从犯与教唆犯:这是根据共同犯罪人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划分的。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而教唆犯则是指故意用语言或授意、怂恿、劝告、收买或诱骗等一切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教唆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

请注意,这些类型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一个共同犯罪案件可能同时涉及多种类型。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正确的定罪量刑。

共同犯罪的分类是如何划分的 (五)

有可能会出现共同犯罪的情况。这个共同犯罪的情况是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也会区分主犯和从犯,那么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有哪些呢?

网友咨询:

共同犯罪的分类是如何划分的

律师解答:

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的不同,《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为:

(1)首犯。首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

(2)主犯。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骨干犯罪分子。

(3)从犯。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4)胁从犯。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

(5)教唆犯。教唆犯是指故意用语言或授意、怂恿、劝告、收买或诱骗等一切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教唆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

律师补充:

共同犯罪的量刑标准是:

1、 主犯的量刑。根据犯罪行为所具有的事实情况应当归属的法定刑幅度,依照刑责相一致的原则确定主犯的刑种或刑期,不应从重处罚;

2、 从犯的量。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3、一案有多个主犯或者多个从犯的,主犯或从犯之间的量刑应当按所起作用大小、主观恶性深浅区别对待。如对所起作用大、主观恶性深的主犯量刑应该重,对所起作用小、主观恶性浅的主犯则应轻一些。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第二十七条【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皮律网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共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