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是不是职务犯罪 (一)

优质回答职务侵占不属于职务犯罪。以下是具体分析:
定义区别:职务犯罪通常涉及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他们利用已有职权进行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而职务侵占罪则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
主体不同:职务犯罪的主体特定为国家机关、国有单位等的工作人员,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则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一般工作人员,不局限于国家机关或国有单位。
法律依据: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职务侵占罪有明确的法律条款进行界定和处罚。同时,该条款也指出,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如果实施职务侵占行为,则依照贪污罪的相关规定进行定罪处罚,但这并不改变职务侵占罪本身不属于职务犯罪的性质。
综上所述,职务侵占罪与职务犯罪在定义、主体和法律依据上均存在明显区别,因此职务侵占不属于职务犯罪。
职务侵占罪量刑标准 (二)
优质回答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严格遵循《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该法律条款明确指出,任何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若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达到较大标准,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惩罚。若侵占数额巨大,则刑罚将升级至五年有期徒刑,并可能附加没收财产的处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在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被国有单位委派至非国有公司、企业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一旦发现有上述职务侵占行为,将依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和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定罪处罚。这些规定确保了法律的公正性和严厉性,有效打击了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非法侵占的行为。
法律的存在和严格执行,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各单位的财产安全。对于任何形式的职务侵占行为,法律都将予以严厉打击,确保每一个受害者都能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同时,这也提醒所有在职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珍惜自己的职业声誉和未来。
侵占低于6万元是否能立案 (三)
优质回答侵占单位财产若达到六万元,便构成职务侵占罪,有权进行立案侦查。
此法律条款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该条文指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若数额较大,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数额巨大,则将被处以五年有期徒刑,并可能并处没收财产。
若侵占金额低于六万元,是否可以立案,主要取决于侵占数额是否达到"数额较大"的法律标准。一般而言,"数额较大"的标准由各地司法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通常会考虑一定数额的下限,低于该下限的侵占行为可能不予立案。因此,对于具体案件是否立案,需要依据当地法律和司法解释,以及具体侵占数额来判断。
综上所述,侵占单位财产低于六万元是否能立案,关键在于该侵占数额是否满足"数额较大"的法律界定。需要结合地方的司法标准和具体案件情况进行判断。
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四)
优质回答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条款:
侵占罪依据的是《刑法》第270条。职务侵占罪依据的是《刑法》第271条第1款。
案件性质:
侵占罪是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为自诉案件。职务侵占罪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为己有本单位财物的行为,为公诉案件。
涉及财物:
侵占罪仅限于特定的财物类型,且需达到一定数额标准。职务侵占罪不限于特定财物类型,涉及单位财物,同样需达到一定数额标准。
处罚方式:
侵占罪需达到“拒不退还”的情况才能构成犯罪,最高刑期为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职务侵占罪在侵占后即可构成犯罪,退还、归还或交还财物后可减轻或从轻处罚,最高刑期可达15年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诉讼程序:
侵占罪需由受害人主动起诉,否则法院不予处理。职务侵占罪受害人不能自行起诉,需要通过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起诉和法院审理完成。
综上所述,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在法律条款、案件性质、涉及财物、处罚方式以及诉讼程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职务侵占罪法律规定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皮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