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

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最佳答案职务侵占罪是常见的违纪违法、舞弊行为之一,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数额较大的行为。

网友咨询:

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律师解答:

1、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动产”,不仅指在公司、企业、其他单位占有、管理之下的钱财(包括人民币、外币、有价证券等),而且也包括本单位有权占有而未占有的财物,如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拥有的债权。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

②必须有侵占的行为。

③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

3、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包括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职工。但是,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4、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否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

律师补充:

实务中常见的职务侵占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侵吞型非法占有。侵吞,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合法管理、使用、经手的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例如,私自用掉,转卖、赠人、扣留,应上交而隐匿不交的,应支付而不支付或者应入账而不入账的。

(二)窃取型非法占有。窃取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用秘密窃取的方法,将自己合法管理使用的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即监守自盗。

(三)骗取型非法占有。骗取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使用欺骗的方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非法占有公司、企业财物的行为。例如,公司中的会计出纳员开假支票到银行提取现金,出差人员伪造、涂改单据,虚报冒领差旅费等。

(四)其他类型的非法占有。其他类型的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用除侵吞、窃取、骗取以外的其他方法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的行为。在实践中,绝大部分的职务侵占行为都已为侵吞、窃取、骗取所包容。就目前情况看,非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领导集体私分单位财产应属此类型。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一人公司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 (二)

最佳答案法律分析:会。一人公司的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对公司财产进行非法侵占时,如果数额达到较大或者有其他情节严重情形的,是会构成职务侵占罪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额巨大的,处五年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股份公司老板能否构成职务侵占罪 (三)

最佳答案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之规定,职务侵占犯罪的实施主体应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特定单位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如果在这种情境下,某股份公司的责任人同时兼具该公司工作人员的身份,并借助其职务的优势地位,将属于本单位的财产未经合法程序擅自据为己有,且在此过程中所涉金额已经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较大”、“巨大”乃至“特别巨大”的标准,那么这位责任人就存在着涉嫌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可能性。

然而,对于其是否真正构成职务侵占罪,还需依据具体案情及相关证据,包括责任人非法占有公司财产的详细情况、涉案金额的大小以及其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与判断。若责任人的行为完全符合上述法律条款中关于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素,那么他便有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职务侵占罪是怎么认定的,与贪污罪的区别是什么? (四)

最佳答案现实生活中,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职务侵占犯罪活动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大。那么,在司法实践中,职务侵占罪是如何认定的呢职务侵占罪的定罪标准是怎样的呢

网友询问:

职务侵占罪是怎么认定的,与贪污罪的区别是什么?

山东邦治律师事务所孙晨曦律师解答: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认定职务侵占罪应当符合以下构成要件:

一、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客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其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有形物和无形物;

二、职务侵占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三、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具体是指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

1)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

2)上述公司的人员,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员和工人;

3)上述公司以外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是指集体性质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职工;

四、职务侵占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否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存在密切的关系,从立法过程上看,职务侵占罪由贪污罪分化而来,从犯罪构成上看,两者的相同点是:

(1)主观上均由故意构成。

(2)客观方面都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3)在行为上都表现为盗窃、骗取、侵吞或其他非法手段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1)犯罪主体不同,这是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最主要、最本质的区别,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犯罪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其犯罪对象是本单位的财物,从所有制性质上看,可以是公共财物,也可能是非公共财物。而贪污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双重客体,其犯罪对象仅限于公共财产。

山东邦治律师事务所孙晨曦律师解析:

数额问题:在职务侵占罪中,侵占财产的数额是划分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在职务侵占中,犯罪对象多种多样,对于货币、资金这样可以直接计数的单位财物,应当严格依照本地区有关于数额较大的规定处理。但对于那些不能直接计数的单位财物,应委托法定鉴定机构进行司法鉴定,而不能单一采信受害单位关于财物价值的陈述。

几种常见情况的性质认定:

(1)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承包人在承包经营期间以各种不正当手段占有、支配所承包单位资金、财物的行为,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不能以职务侵占认定,因为职务侵占罪的侵犯的客体只能是本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如果行为人不侵犯单位的财产所有权,自然不能以职务侵占罪论处。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在承包经营中,承包人明知承包期间企业严重亏损,不能履行承包义务,而仍以承包财产履行承包期间所造成的债务的,笔者认为仍应以职务侵占罪定罪量刑。

(2)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因单位拖欠、克扣其合法收益而与单位发生纠纷,行为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利用职务便利占有单位财物的,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单位财物的故意,其占有行为只是为了迫使单位履行义务,支付其合法所得。故也不具备职务侵占罪的法定构成要件,不能以职务侵占罪论处。

(3)个人出资但挂靠集体名义。吸收挂靠集体的职工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的负责人采用不正当手段提取企业财物进行处置,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

从这类企业的成立看,企业负责人就是个私经营者,只是为了企业在形式上更符合集体所有制而招用了集体经济组织的一些工作人员,企业的实质就是个私企业。经营者既非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其对财产的处置实质上并不侵犯单位的财产所有权,故也不能以职务侵占罪论处。

孙晨曦律师简介

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七年检察院工作经历,潜心研究,努力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法律是如何规定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的 (五)

最佳答案我国法律对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主要依据侵占数额的大小来确定。具体规定如下:

基本立案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即构成职务侵占罪。

数额较大标准: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解释,数额较大的标准设定为500020000元的选择幅度。这意味着,当侵占数额达到或超过这一范围时,司法机关可以考虑立案。

数额巨大标准:

数额巨大的标准以10万元作为起点。当侵占数额达到或超过10万元时,将面临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地区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具体数额标准有所不同。在发达地区,数额较大通常在10万元左右,而一般地区可能有所不同。这种地区差异反映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况。

综上所述,我国对于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根据数额的大小来区分轻重的,并且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司法机关会依据具体数额来决定是否立案,并据此量刑。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皮律网关于单位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