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立案标准

食物中毒立案标准及相关知识介绍
食物中毒,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与安全。为了有效打击和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食物中毒立案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物中毒立案标准及相关知识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公共卫生问题。
一、食物中毒的定义与类型
所谓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了含有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的食品或食用含有毒性物质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食物中毒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细菌性食物中毒:由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类型。
- 动物性食物中毒:如河豚中毒、鱼胆中毒等,由于食用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食品而引起。
- 植物性食物中毒:如毒蘑菇中毒等,因误食有毒植物而引起。
- 化学性食物中毒:由被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食品引起。
- 真菌毒素中毒:由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引起。
这些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在立案时均需根据其致病因素和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考量。
二、食物中毒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 食品中含有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超标准的有害细菌。
- 食品中含有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超标准的其他污染物。
这里的“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需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机构进行鉴定。一旦食品被鉴定为不符合卫生标准,且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相关责任人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在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的司法解释中,还进一步明确了“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具体情形,如含有严重超出标准限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以及属于病死、死因不明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畜、禽、兽、水产动物及其肉类、肉类制品等。
三、食物中毒的法律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将构成刑事犯罪。具体法律责任如下:
- 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