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一)

贡献者回答《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是2017年11月1日实施的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归口于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该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的总则、分类与编码。该标准适用于土地调查、规划、审批、供应、整治、执法、评价、统计、登记及信息化管理等工作。在使用该标准时,也可根据需要,在该标准的基础上续分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分类是区分土地利用空间地域组成单元的过程。这种空间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的地域组合单位,表现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方式和成果,反映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用途功能。
土地利用分类是为了完成土地资源调查或进行统一的科学土地管理,从土地利用现状出发,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方式等,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按照一定的层次等级体系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别。
土地利用对应于地区的社会经济描述(功能层面):
区域作为住宅、工业或商业用途,农业或林业,娱乐或保存用途等。土地利用也可能与土地覆盖相关,还可以此来推断土地利用或逆推。但情况往往更复杂,联系也不是那么明显。与土地覆盖相反,土地利用是难以观测的。
农业用地和林地的区别 (二)
贡献者回答我国土地按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根据2017年11月1日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农用地涵盖以下类型:水田、水浇地、旱地等耕地;果园、茶园、橡胶园、其他园地等园地;乔木林地、竹林地、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木林拦运地、灌丛沼泽、其他林地等林地;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等草地;农村道路属于交通运输用地,大部分交通运输用地属于建设用地;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沟渠等属于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大部分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属于未利用地;设施农用地、田槛等属于其他土地,大部分其他土地属于未利用地。综上所述,林地是农业用地的一种,农业用地主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
土地用途分类国家标准2021 (三)
贡献者回答1. 我国土地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2. 农用地包括水田、水浇地、旱地、果园、茶园、橡胶园、其他园地、乔木林地等。
3. 建设用地包括零售商业用地、批发市场用地、餐饮用地、旅馆用地、商务金融用地、娱乐用地、其他商服用地、工业用地、采矿用地、盐田、仓储用地、城镇农村住宅用地等。
4. 未利用地包括草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沿海滩涂、内陆滩涂等。
土地用途分类国家标准于2017年11月1日发布实施,明确了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划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耕地包括哪些土地 (四)
贡献者回答耕地包括以下几类土地:
1. 水田:专门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土地。这包括那些实行水生与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2. 水浇地:这类耕地有稳定的水源和灌溉设施,在大多数年份能够正常进行灌溉,适宜种植旱生农作物。它们包括种植蔬菜的非工厂化大棚用地。
3. 旱地:指没有灌溉设施,主要依赖天然降水来种植旱生农作物的土地。这还包括那些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根据2017年11月1日发布并实施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耕地定义为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的土地,以及休闲地。它还包括主要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或散布着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地还包括那些平均每年至少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范畴中还包括宽度小于1.0米(南方)或2.0米(北方)的固定沟渠、道路和地坎;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土地;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未破坏耕作层的土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对于土地用途分类,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皮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