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书》有什么区别? (一)

《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书》有什么区别?

最佳答案《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书》的主要区别如下:

合同性质不同:

劳务合同:是以劳务为标的的合同,如承揽、委托、保管等,其中雇佣关系是其一种表现形式。它主要体现的是雇佣人为受雇佣人提供服务的合同关系。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劳动用工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目的不同:

劳务合同:以提供劳务为目的,雇佣人对受雇佣人的劳动行为有支配权。劳动合同:旨在使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成员,遵守其内部规章制度,并承担一定的工种或职务工作。

受国家干预程度不同:

劳务合同:更多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国家干预程度较小。劳动合同:除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外,还受到国家较多干预,劳动法对合同的订立、用人单位义务、工作条件、劳动保护等都有特别规定。

主体及其关系不同:

劳务合同:主体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较为灵活,不一定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从属关系。劳动合同: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存在明确的领导和被领导的从属关系。

法律调整不同:

劳务合同:主要由民法调整,虽然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但司法实践中适用民法原则。劳动合同:由劳动法专门调整,遵循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合同争议处理程序不同:劳务合同:发生争议时,法院可直接受理,适用民法的规定处理,解除程序相对灵活。劳动合同:发生争议时,应适用劳动法的规定处理,仲裁机构或法院可以裁判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合同解除需遵循法定程序。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有啥区别 (二)

最佳答案法律分析:

1.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主体资格存在差异。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而劳务合同的当事人则可以是自然人与法人,或者是两个法人。

2.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主体性质及其关系有所区别。在劳动合同中,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经济关系和从属关系;而在劳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之间仅存在经济关系。

3. 两种合同中主体的待遇不同。

4. 两种合同报酬的性质不同。

5.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用人单位义务不同。

6. 两种合同适用的法律不同。

7. 两种合同受国家干预程度不同。

8. 违反两种合同产生的法律责任不同。

9.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纠纷处理方法不同。

10. 两种合同对劳动力的支配权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有什么区别举例 (三)

最佳答案律师解答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有以下区别:

1、概念不同。劳务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协商的情况下达成的,就某一项劳务以及劳务成果所达成的协议;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主体不同。劳务合同当事人可以是公民和法人,劳动合同当事人只能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不能与个人之间形成劳动关系。

3、主体之间关系不同。劳动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一定的人身隶属关系,劳务合同当事人之间只有经济关系。

4、适用法律不同。劳务合同使用《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

5、争议解决方法不同。劳务合同争议申请仲裁需要仲裁协议,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合同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必须经过劳动仲裁程序。

6、违约责任不同。劳务合同违约责任由双方协商确定,劳动合同违约责任同样由当事人协商确定,但双方不得约定劳动者除违反竞业限制或者服务器外的其他情形支付违约金。

7、报酬的性质不同。劳务报酬所得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劳动报酬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用人单位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

8、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

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第四条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有什么区别? (四)

最佳答案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法律性质不同: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依据,记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属于劳动法调整范畴。劳务合同:是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依据,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

合同主体不同:

劳动合同: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必然是用人单位。劳务合同:既可以发生在公民和法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公民之间或法人之间,主体具有广泛性。

主体双方地位不同:

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成员,服从用人单位的指挥管理,双方关系具有从属性。劳务合同:当事人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双方始终是互相独立的平等主体。

合同内容不同:

劳动合同:内容约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职工完成的工作是整个劳动过程中的一部分。劳务合同:一方当事人并不一定为另一方当事人提供劳动条件。

确定报酬的原则不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按照劳动的数量与质量给付劳动报酬,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劳务合同:劳动报酬一般是按等价有偿的原则付酬。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皮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