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上的非法集资罪—非法集资在刑法中涉及的主要是什么和什么

刑法上的非法集资罪介绍
非法集资罪,虽然在刑法中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罪名存在,但它确实涵盖了一系列与非法集资行为相关的犯罪活动,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这些罪行的存在,旨在保护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防止公众财产受到非法侵害。
非法集资的定义与特征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国务院令〔2021〕第737号)的定义,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券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具有欺骗性强、涉案金额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非法集资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以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集资;二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出资人货币、实物、股权等形式的投资回报;三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集资目的,犯罪分子往往与受害者签订合同,伪装成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实现其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非法集资行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通常表现为,以高息回报为诱饵,通过公开宣传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金融秩序,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集资诈骗罪
集资诈骗罪是另一种常见的非法集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要区别在于,集资诈骗罪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行为人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归还集资款项。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金融管理秩序,还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打击与防范非法集资
为了打击和防范非法集资行为,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非法集资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公众也应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高息回报的诱惑,避免陷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非法集资案件,应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在案件侦办过程中,应全面收集证据,准确掌握集资参与人数、集资金额数等信息,为案件的顺利侦破和资产返还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全文总结
本文介绍了刑法上的非法集资罪及其涉及的主要罪名——非法吸收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刑法上的非法集资罪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皮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