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
- 2、中国近几年发生了什么食品安全事故(亲,详细点!)
- 3、我的辩题是:食品安全问题是道德问题。对方的辩题是:食品安问题是管理问题。求解答,最好原创的
- 4、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 5、海淘懵了,这些进口食品竟存安全风险!
本文目录导航:
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 (一)

贡献者回答现在人们吃的东西都没有保证,即使国家查的再严格还是有漏网之鱼。毒奶粉害了多少宝宝,一些泡了化学药品的水果,构成了人体的威胁。这个人们都因为这些食品造就了不一样的身体品质,食品不再安全,那么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呢?
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
1、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有,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带花黄瓜、爆炸西瓜、地沟油、染色花椒、墨汁石蜡红薯粉、瘦肉精、假牛肉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河南南阳毒韭菜。
2、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染色馒头、沈阳毒豆芽、宜昌毒生姜、合肥染色蛋糕、北京多家影院爆米花桶含荧光增白剂、海南的毒缸豆、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广东中山查获1325公斤墨汁粉条、重庆一公司购26吨三聚氰胺奶粉生产雪糕。
怎样购买安全食品
1、在购买蔬菜水果时,一定要去比较正规的菜市场或者蔬菜水果超市,这里的东西都是经过严格检查的,基本属于无毒无害食品。在购买熟食、零食、小吃的时候,一定要查看清楚食品的生产日期,对于快要过期的食物,要坚决抵制。
2、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及家人的食量,不要买太多。买太多会放在冰箱里,时间长了就会变质,而些许变质的食物肉眼是看不出来的。这些变质的食物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造成不小的伤害,一定要注意。
购买商品的时候一定要去正规的大型超市选择货物和食品,并且在挑选的时候看是否是三无产品,是否过期发霉等等。不要经常去外面吃路边摊,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用的油是反复炸过多少次的,也不知道他们的食物有没有给你清洗干净。
中国近几年发生了什么食品安全事故(亲,详细点!) (二)
贡献者回答2012年国内最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
1、白酒塑化剂超标
2、光明牛奶“酸败门”
3、健康元地沟油事件
4、古井贡酒“勾兑门”
5、“毒胶囊”事件
6、双汇“蛆虫门”
7、伊利奶粉“含汞门”
8、辛拉面“致癌门”
9、张裕葡萄酒“农药门”
10、立顿“毒茶”
11、雅培奶粉质量问题
12、麦当劳过期产品加工出售
13、肯德基45天“速成鸡”
14、三元食品“早产门”
附,网上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事件名称:双汇瘦肉精事件
2、事件名称:雨润烤鸭问题
3、事件名称:“塑化剂”风波:多行业被波及
4、事件名称:进口奶粉死虫活虫
5、事件名称:全聚德违规肉
6、事件名称: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
7、事件名称:速冻食品病菌门
8、事件名称:可口可乐中毒
9、事件名称:牛肉膏事件:猪肉变的牛肉
10、事件名称:京津翼地沟油机械化规模生产
11、事件名称:浙江检出20万克“问题血燕”
12、事件名称:染色馒头:食入多量危害健康
13、事件名称:沈阳查获25吨“毒豆芽”
14、事件名称:北京惊现美容猪蹄
15、事件名称:内部员工爆到期产品回炉黑幕
16、事件名称:南京查处鸭血黑作坊
17、事件名称:重庆查处5个制销潲水油窝点
18、事件名称:东莞地下作坊日销上万黑粽
19、事件名称:广东中山出现毒“红薯粉”
20、事件名称:香精包子
21、事件名称:杭州毒蜜饯
22、事件名称:暗访市场带淋巴“血脖肉”
23、事件名称:肯德基炸薯条油7天一换
24、事件名称:俏江南南京店陷“回锅油”
25、事件名称:山西老陈醋95%为醋精勾兑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1、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经检验,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4种违法添加剂。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此外,在该黑加工点内,警方还发现尿素、恩诺沙星、6-苄氨基腺嘌呤、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权威部门对豆芽菜进行检验证实,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 ,尿素超标27倍。(沈阳“毒豆芽”)
2、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毒生姜”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毒生姜)
3、2011年4月13日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最新报道称,瑞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其含量虽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规范的上限,但婴儿长期食用,仍会导致智力受损,甚至出现行为异常。少量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镉则可导致神经及肾脏受损。(雀巢“砷含量”超标)
4、2011年4月初,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随后记者发现,福州、广州、南京等多地“牛肉膏”疯卖。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专家指出,过量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牛肉膏” 事件)
5、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染色馒头)
6、2011年3月17日,重庆市工商局执法局突击检查了市内几家血旺加工厂,在九龙坡区白市驿一家没有任何手续的加工厂内,查获2.5吨用福尔马林浸泡的血旺。 由于福尔马林被世卫组织定性为让人致癌和致畸形的物质。因此,这种方式制作的血旺也被称为“毒血旺”。据悉,这些“毒血旺”主要销往重庆主城区各大农贸市场。(“毒血旺”事件)
7、2011年3月15日,据央视报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部分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随处可见,但却不包括“瘦肉精”检测。“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瘦肉精”肉可致人患瘤。(“瘦肉精”事件)
8、2011年2月23日,来自河南媒体的一条消息称:记者调查时发现,郑州有一些经营者在使用化工添加剂,一些粮油店也销售这些添加剂。不法商贩在面条中添加化工产品如食用胶、柠檬黄、蓬灰、复合磷酸盐等,以增强面条的筋度和弹性,有的加入明矾使面条白亮光洁。买回的湿面条能点着燃烧!面条里掺进食用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且据业内人士说,卖面条的都加有这种东西,米线里也掺有食用胶,煮过火了也不会烂,吃起来很筋道——商家在面条米线里面加上这些东西,其目的一目了然,就是为了好卖。(“胶面条”、可燃面条)
9、2011年2月17日下午,一则“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迅速登上各大商业门户网站的首页,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该报道称,疑有不良商人将皮革废料或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成皮革水解蛋白,再将其掺入奶粉中,意图提高奶类的蛋白质含量蒙混过关。随后,农业部称尚未发现含有该物质的生鲜乳制品,媒体报道的“皮革奶”死灰复燃是失实报道。(“皮革奶死灰复燃”)
10、2010年12月底,一位读者爆料称,现在的火锅多是“化学锅”。“不仅很多涮品用了添加剂,火锅底里更是包含了多种化学添加剂。”化学锅,又称化学火锅。主要由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等化学添加剂勾兑而成火锅底料。(化学火锅)
11、2010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市面上打着“一滴香”字号的食品调料非常多,“一滴香”麻油、“一滴香”白酒、“一滴香”芝麻酱等随处可见。媒体曝光后,带有“一滴香”字样的调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滞销。(一滴香事件)
12、2010年8月,一则“圣元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的报道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8月8日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发布“致媒体的公开信”表示,圣元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11日,湖北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对圣元“早熟门”3女婴进行集体会诊,诊断认为“雌激素水平正常”,属于假性性早熟。“圣元奶粉被疑致女婴性早熟”事件终于有了官方结论——15日,卫生部举行专题发布会称,“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圣元奶粉“早熟门”)
13、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毒奶粉:三聚氰胺卷土重来)
14、2010年7月,北京小学生张皓通过科学实验对食用菌进行了荧光增白剂检测。 11月底,“小学生调查蘑菇九成被漂白”等报道见报,成为社会热点事件。 12月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通报对北京市场销售食用菌荧光增白物质专项监测情况,称样品监测合格率为97.73%。小学生与政府部门调查结果的巨大反差引发公众质疑。(漂白蘑菇:小学生考验大政府)
15、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麦当劳“麦乐鸡”)
16、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伪紫砂:利益驱使“变身”要价)
17、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地沟油“打而复生”、禁而不绝)
18、2010年1月,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水胺硫磷是一种高毒性农药,它能经由食道、皮肤和呼吸道引起人体中毒。(毒豇豆: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19、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农夫山泉“含砒霜”)
20、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雪碧汞毒门”)
21、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王老吉 夏枯草)
22、2009年2月27日,“咯咯哒”问题鸡蛋所用饲料厂的法人代表获刑,该厂于去年9月两次向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在08年10月,在香港对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问题饲料被查出,但鸡蛋价格出现下跌。(“咯咯哒”问题鸡蛋)
23、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
24、2008年10月,四川广元柑橘生产中发生蛆虫疫情爆发。这次柑橘疫情导致柑橘价格的大幅下跌,并且出现严重的滞销状况。政府出资收购柑橘,并进行深埋、消毒处理,以控制疫情的发展。(柑橘“生蛆”事件)
25、2008年8月,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主要经过两道工序,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过量食用会造成血小板减少,酿成急性大出血等直接身体危害。(人造“新鲜红枣”)
我的辩题是:食品安全问题是道德问题。对方的辩题是:食品安问题是管理问题。求解答,最好原创的 (三)
贡献者回答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从有毒奶粉到染色馒头近年来频频暴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意味着我国食品监管遭遇了空前的“道德难题”。从选择营养与美味,滑落到担心卫生与安全,消费者的信心直线下降,对食品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质疑却随之上升。一些食品生产与销售者的无良行为,陷入民意与舆论的持续围攻,一些政府监管部门的“马后炮”和“养鱼执法”,则受到监管不力的广泛批评。
当下食品监管的困难局面,堪称众多监管领域中社会矛盾积累与激化的标本。经济、政治的转型,使得社会利益日趋分化,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对抗就是其中之一。如果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仅仅以道德维系食品安全秩序,必然陷入规则混乱、道德失守的危机。其后果就是,对于消费者而言,丧失基本道义的厂商,以及脆弱的政府监管,使食品消费失去基本的安全保障;而对于政府监管部门而言,嗜利企业流淌的“非道德的血液”,则成为突出的监管难题。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大规模的道德谴责,显示了社会的普遍焦虑。不过,如果无视各个利益主体的正当化权利,仅仅局限于道德判断,实际上掩盖了公民社会个体权利这一价值基础,隐藏了个人权利、厂商义务、政府责任的法治化判断。简单化的道德谴责,只会不断累加社会矛盾,消解社会信任,并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还在于适应社会转型的形势变迁,创新政府监管体制,确立外部监管下的法治化秩序,以此调处多元的利益诉求及其边界。唯有建立民主的、法治的监管体制,使食品安全管理领域的各个主体置于权利本位的、法治的规则体系内,而不是仅仅诉诸于道德评判,或一味奉行整肃、维稳的简单管理思维,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首先,应将保障公民权益作为食品监管体制的核心原则,建立全面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度。食品生产流程漫长,因此,政府的食品监管及食品企业的安全责任应覆盖从田间到餐厨的每一个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通常与外部监管失灵有关,一旦放任生产者内部检测——如“三鹿奶粉”曾经拥有的免检待遇、陷入“瘦肉精”风波的双汇集团自称实行“最严格”的内部监测,或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实行区别化监管——如针对特定群体的“专供”“特供”商品以及输港澳食品等均实行更为严格的检测,食品生产者的责任沦陷就难以避免。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值得借鉴,比如在意大利,每一头奶牛都要获得许可和身份编号,即使是采取分散养殖生产的模式,仍然可以实现有效的源头监管。
其次,应基于公民健康安全权益的可保障性,设计食品监管体制,监管机构必须有统一集中的权力,从而保证其不仅有监管能力,也有明确的法定责任。由于部门利益等因素,当下的食品监管实行多部门分散分段管理,监管权力的分散,也必然导致监管能力和法律责任的分散,这是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地输港澳食品保持极高合格率,原因之一是由一个相对独立的监管部门监控整个食物链安全,这种行之有效的监管体制,为何不能推而广之?
最后,要保证监管体制有效,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不仅要具有监管的能力、职权、责任,还要有监管的意愿、动力和态度。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应在监管理念和制度方面回归常识,保持对常识性价值的认知和尊重,向社会大众开放和沟通,实行机构体系和监管行为的民主化、平等化。如此,民众吃上放心食品才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从这个意义上说,食品安全既是一个“道德难题”,更是一个“体制问题”。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四)
贡献者回答历史上出现过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有:
1、大头娃娃事件:
2003年5月起,安徽阜阳地区相继出现婴幼儿因饮用劣质奶粉而腹泻,重度营养不良的情况。2003年5月以来,因食用劣质奶粉出现营养不良综合征的共171例,死亡13例。
2、染色馒头:
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
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3、地沟油:
2011年3月,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灯塔村1组,一个叫马厂的废弃的养猪场里,几个陌生男子频繁出入,搬来锅炉、砌起灶台,每天烧煮从村外拉回的潲水。
4月20日,走马镇派出所民警获悉后,在养猪场内将老曹等6人抓获。由此查获西南地区最大规模地沟油案件。
4、瘦肉精:
2009年广州发生首例瘦肉精中毒事件,70余人住院治疗,检测出63头问题生猪,所有病人中无危重和死亡病例。2009年4月,广州接连查获来自湖南、河南等地的瘦肉精猪40多批次。
5、三鹿奶粉:
2008年9月8日甘肃岷县14名婴儿同时患有肾结石病症,引起外界关注。至2008年9月11日甘肃全省共发现59例肾结石患儿,部分患儿已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同时已死亡1人,这些婴儿均食用了三鹿18元左右价位的奶粉。
海淘懵了,这些进口食品竟存安全风险! (五)
贡献者回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在增加。然而,国内频繁出现的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等事件让人们更加倾向于购买进口食品以确保安全。
但最近,一些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让海淘爱好者们感到震惊。据报道,欧洲进口的鸡蛋中被检测出高浓度的杀虫剂氟虫腈残留。这种农药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短期摄入可能影响神经系统,长期摄入则可能损害肝脏、甲状腺和肾脏。
更令人担忧的是,英国一家连锁超市出售的部分自制猪肉产品被检测出含有戊型肝炎病菌。这种病菌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而消费者可能已经受到感染。
此外,海淘洋奶粉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有报道指出,一些满月的婴儿食用了海淘来的洋奶粉后出现严重胆道堵塞的症状,需要住院治疗。
这些事件提醒我们,虽然进口食品可能在某些方面更安全,但也不能完全依赖。消费者应保持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并关注食品安全信息。
总的来说,海淘食品虽然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消费者在追求健康的同时,也需要理性对待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明白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皮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