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杭州“投毒”的上海母女的反常行为,哪些举动让人细思极恐? (一)

细数杭州“投毒”的上海母女的反常行为,哪些举动让人细思极恐?

贡献者回答近日,一对上海母女刻意隐瞒个人行程去杭州“投毒”的事件已被相关部门立案调查!此事也引起了一众网友的抨击与指责,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她们的种种举动都十分反常,明显是在知道自己感染病毒的情况下还依然不管不顾地在杭州各个公共场合逗留,增大了病毒在社会人群中大范围传播的风险!那么究竟这对母女的哪些举动让人细思极恐呢?

第一,她们在来杭州之前就已经确诊阳性了,按理说健康码已经显示红色,坐火车、高铁等都需要验证行程人员的健康码是否为绿色,才能乘车,那么她们是如何躲过防疫人员的检查而顺利登上去往杭州的列车呢?就算她们登上列车,在下车入杭的时候应该还会再次被防疫人员检测健康码、行程码是否为低风险安全人员呀,那么她们又是如何逃过下车以后的检查呢?

第二,根据官方公布的母女二人抵达杭州后的行程轨迹,也是疑点重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对母女在顺利进入杭州以后,并没有向相关防疫人员如实报备自己的身体情况与行程,这是其一;其二是这对母女在入杭以后并没有直接找落脚地方,而是在各大人员密集的超市、商场购物中心长时间停留,而且全程并没有规范佩戴防护口罩!她们甚至在杭州最繁华、人流量最密集的地铁站内逗留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试问一下,地铁一般就是十几分钟的旅行,是什么的理由让她们在里面待了足足一个多小时呢?这难道不诡异吗?

微信流传加多宝被员工放了老鼠药传闻是真的吗 (二)

贡献者回答经记者多方了解,事实真相是:5月28日晚,东莞市公安机关接到多起报警称,有多人因饮用软包装饮料后感觉不适就医,怀疑有人故意投毒。目前,事件已造成1人死亡,4人在重症监护室抢救。遭投毒软包饮料为盒装加多宝,分布在东莞市多家经营类超市店,目前涉事店面已被警方查封。

据东莞公安通报称,5月29日凌晨2时许,专案组在莞城创业路一工厂宿舍内成功将犯罪嫌疑人关某(男,44岁,辽宁人)抓获,在其居住的房间里缴获医用注射器等作案工具。经审讯,犯罪嫌疑人关某对其因为对社会不满,遂用医用注射器向软体包装饮料里注射有毒物质的方式来报复社会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5月30日21时44分,广东广播电视台《今日一线》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本台郑重声明,该信息内容与本台的报道内容严重不符,其从未通过任何途径发布这一消息和言论,请广大网民勿轻信谣言。

1个多小时后,即30日23时12分,广药集团盒装加多宝官方微博@绿盒加多宝发布“特别声明”称,东莞投毒事件发生后,该公司深感震惊和愤慨,为保障东莞市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已经全力配合东莞市相关部门,对涉案区域所有批次产品进行处理和更换。声明称,投毒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趁机散播与事实不符的谣言”,恶意中伤加多宝品牌;投毒事件为东莞(个别商店)发生的个案,投毒者与加多宝公司无任何关系;已向《今日一线》核实,未做过相关内容的报道。

温馨提醒

网上经常会看到类似这种不要吃什么不要喝什么的传闻,多数人第一感觉是“哎呀,咱现在还能吃什么?”,很少有人会主动去查询核实是不是真的,都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辟谣君认为,多一分求证的心,而不是人云亦云,就能做一个思想独立的人。要知道,传谣造谣可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哟!当然,您也可以向温州辟谣举报平台求证,辟谣君会努力为大家还原真相

广西首例铊中毒案:“单身大叔”为何成魔? (三)

贡献者回答2013年8月27日,广西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广西首例铊投毒案。公诉机关指控,犯罪嫌疑人韦东明在2012年8月连续两天使用相同方法,投放硫酸铊谋害两个家庭,事件导致六人受害,其中6岁男孩曾雄已成为植物人。受害者或伤或残,倾家荡产,悲惨至极。而导致韦东明做出疯狂之举的原因竟是因为他的失恋——

多人接连被毒翻,硫酸铊来自何方

2012年9月中旬,广西工人医院接连接诊了两个因中毒造成身体严重损害的患者家庭。9月12日和9月14日,经该医院确诊,前来就诊的六名患者均系急性铊中毒!这六名患者分别是:柳州市柳南区航月路一小区居民黄宜祥以及他小女儿黄丽娟一家三口;广西河池市罗城县居民苏志民之子苏强夫妻。

广西工人医院立即将情况上报自治区卫生厅,区卫生厅马上组织多位专家紧急会诊。专家经询问得知,黄苏两家人均是在吃了各自朋友送的鸡肉之后相继出现中毒症状的,没吃鸡肉的家人就没有发病。而根据他们的职业和生活环境,六人都没有接触铊的途径。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人为投毒!

轰动全日本的中国毒饺子事 (四)

贡献者回答2008年,日本爆发了一起轰动全国的中国速冻饺子事件,起因于中国河北天洋食品厂的产品在日本多人中毒,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法律纠纷。日本政府与中方迅速联手,共同调查这一事件,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果断下令暂停涉事企业的生产并派出调查团赴日提供支持。

在深入的调查中,双方焦点集中于饺子中农药混入的过程。兵库县警方在调查中发现6袋饺子的外包装上沾有疑似农药残留,怀疑是在加工环节中意外附着。中国方面继续对天洋食品厂展开调查,同时,日本政府的调查团也抵达中国,试图揭开真相。然而,中日双方在毒源认定上出现了分歧,中国质检总局认为是人为投毒,而日本方面则认为问题出在包装内的甲胺磷,且对投毒地点的看法不一。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调查,此案在中国国内被揭示真相,原来是一名员工因不满薪酬待遇实施了投毒行为。这一事件对中国的食品出口行业造成了沉重打击,日本市场78%的冷冻食品曾由中国制造。它不仅损害了两国的经济关系,还引发了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深度担忧,中国产食品的销量大幅下滑。超市和餐饮业对中国产品失去信任,纷纷撤下货架。

消费者反应强烈,韭菜销量激增,保健机构的咨询量也随之攀升。全国民调显示,高达75.9%的民众表示将减少甚至不再购买中国食品。尽管中国对出口食品有着严格的监管,但国内的质量问题还是让出口食品的声誉蒙受阴影。在日本媒体的报道中,虽然没有过度政治化,但毒饺子事件无疑对中国食品的形象造成了深远影响,尽管其违禁率相对较低,但国内问题的频发已经严重损害了其国际声誉。

要恢复中日两国之间的信任,不仅需要解决这一事件,还需要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中国出口食品的质量,以消除消费者的顾虑。只有这样,才能重建消费者对中国的信任,让中国食品再次在国际市场上赢得尊重。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投毒事件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皮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