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酸强碱的性质及危害
- 临床表现
- 应急处理与治疗方法
- 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强酸强碱消化道口服中毒时

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其中强酸强碱消化道口服中毒尤为严重。这类中毒事件通常由于误食、自杀企图或意外接触高浓度酸碱物质所致。强酸和强碱对消化道的腐蚀作用极强,能够迅速破坏黏膜组织,引发剧烈的疼痛和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强酸强碱消化道口服中毒的应急处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强酸强碱的性质及危害
强酸如硫酸、盐酸等,具有高度的腐蚀性和氧化性,能够迅速穿透组织,破坏细胞结构,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同样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且能吸收组织中的水分,导致组织干燥、硬化,进一步加重损伤。消化道口服强酸强碱后,患者会立即感到口腔、咽喉、食道及胃部剧烈的烧灼痛,随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呕血、便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穿孔、休克乃至死亡。
临床表现
强酸强碱消化道口服中毒的临床表现因其种类、浓度、摄入量及个体差异而异。轻者可能出现口腔、咽喉黏膜充血、水肿、糜烂,重者则可能出现消化道全层坏死、穿孔。此外,酸碱物质还可能通过血液吸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肝肾功能损害等。中毒患者常因疼痛难忍、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应急处理与治疗方法
一旦发生强酸强碱消化道口服中毒,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对于强酸中毒,可给予牛奶、蛋清等弱碱性食物中和;对于强碱中毒,则应给予食醋、柠檬汁等弱酸性食物中和。同时,应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途中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阻塞气道。在医院,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洗胃、导泻、补液、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必要时还需进行手术修复受损组织。
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预防强酸强碱消化道口服中毒的关键在于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酸碱物质的认识和警惕性。家长应妥善保管家中的酸碱清洁剂,避免儿童误食。同时,工作场所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酸碱物质泄漏或误操作导致中毒。对于从事酸碱作业的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注意事项:在处理强酸强碱消化道口服中毒时,切记不可盲目催吐,以免加重消化道损伤。此外,就医途中应保持冷静,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对于康复后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关注身体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彻底康复。
- 1、误服强酸强碱性化学液体可适当给予牛奶或是蛋清服用
- 2、吞服强酸强碱类禁忌
- 3、哪些毒物口服中毒时不能洗胃
- 4、强酸、强碱中毒
强酸强碱消化道口服中毒时的相关问答
误服强酸强碱性化学液体可适当给予牛奶或是蛋清服用 (一)
答强酸类中毒时,一般禁忌催吐和洗胃,以免加重食道和胃壁的损伤,引起胃穿孔。立即选服2.5%氧化镁溶液或镁乳(75%氢氧化镁混悬液)、石灰水的上清液(含0.17氢氧化钙)、极稀的肥皂水、氢氧化铝凝胶、生蛋清、牛奶等。忌用碳酸氢钠及碳酸钠(因可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胃穿孔)。然后给服植物油等以保护消化道粘膜。
对口服强碱中毒的病儿,不可催吐及用导管洗胃,立即内服弱酸溶液如食用醋,1%~3%醋酸,1%稀盐酸、桔汁或柠檬汁等(碳酸盐中毒时用清水稀释、忌用酸类,以免导致胃肠内充气引起穿孔);继给橄榄油或其他植物油,生蛋清水或牛奶。适当输液,纠正脱水、碱中毒及休克等。有手足搐搦症时,静脉缓注10%葡萄糖酸钙溶液。口腔粘膜损害处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尽快稀释碱性物质。皮肤灼伤可用清水冲洗,对Ⅱ、Ⅲ度灼伤,冲冼后用2%醋酸湿敷。眼部被泼洒时,迅速应用大量清水冲洗(不可用酸性液体以中和碱剂),并按眼灼伤处理。其他为对症治疗和预防消化道狭窄的处理。
如果误服强酸强碱性化学液体,需要赶快送往医院,强酸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轻易不要自行解决。
吞服强酸强碱类禁忌 (二)
答生活中有些朋友会出现误食强酸强碱的物质,这样对身体的伤害其实是很大的,因为强酸强碱物质对身体的腐蚀是很厉害的,需要紧急进行处理。对于误食强酸强碱的禁忌做法,很多朋友会自行使用一些偏方进行治疗,这些都是万万不可的,都需及时送院进行治疗,减少身体的伤害。
对于误服强酸、强碱的人需要进行紧急的处理,往往误服的地点是在家中,所以,我们可以紧急的找到一些鸡蛋,取其鸡蛋清,或者是赶紧口服牛奶,或者是植物油,进行保护食管以及胃黏膜。
在争取到这一些时间之后,建议尽快的赶往药店或者是医院进行治疗。如果是误服的是强酸,我们可以口服3-4%的氢氧化铝凝胶或者是氢氧化钙,这样可以中和酸性。如果是误服的是强碱,我们可以立即口服稀释的米醋或者是2%的醋酸,也或者是柠檬汁,这样也可以中和碱性的药物。在此之后,尽量不要使用催吐和洗胃,这是可以伤害食管以及胃黏膜的,加重病变。
方案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情况请按药品说明或到正规医院按医嘱用药。
强酸中毒症状:
强酸中毒及其表现急性强酸类中毒是指硫酸、盐酸、硝酸等经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局部烧伤及全身中毒。
中毒表现如下:急性吸入性中毒可出现呛咳、胸闷、流泪、呼吸困难、发绀、咯血性泡沫痰、肺水肿、喉头痉挛或小肿、休克、昏迷等。
皮肤及眼烧伤部位呈灰白、黄竭或棕黑色,四周皮肤发红,界限分明,局部剧痛,面积大者可发生休克;眼烧伤可见角膜混浊,甚至穿孔,以至完全失明。
由消化道进入可见口唇、口腔、咽部、舌烧伤、口腔、咽部、胸骨后及腹上区剧烈灼烈灼痛,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大量褐色物及食管、胃黏膜碎片,还可出现胃穿孔、腹膜炎、喉头痉挛或水肿。
强酸类中毒还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等,重者烦躁不安、惊厥、昏迷,以及肺水肿、肝肾损害等。
强碱中毒症状:
强碱中毒及其表现急性强碱类中毒是指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氧化钾、碳酸钾等经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局部烧伤及全身中毒。
中毒表现如下:皮肤烧伤可见皮肤充血、水肿、糜烂。开始为白色,后变为红或棕色,并形成溃疡,局部伴有剧痛。眼烧伤可引起严重的角膜损伤,以致失明。
消化道烧伤可出现口唇、口腔、咽部、舌、食管、胃肠烧伤。烧伤部位剧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褐红色黏液状物,并有腹痛、腹泻、血样便、口渴、脱水等症状。重者可发生消化道穿孔,出现休克,还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及碱中毒等。
哪些毒物口服中毒时不能洗胃 (三)
答如果服用了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比如强酸、强碱、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具有腐蚀性的液体,不可以洗胃。服用上述物质后会引起急性腐蚀性食管炎、急性腐蚀性胃炎,并经常伴有口腔黏膜的损伤,食道、胃的病变程度以及腐蚀的程度都与这种腐蚀剂的浓度,以及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关系,也与胃内有没有食物也密切相关,后期可能会造成病人食道瘢痕性的狭窄,甚至出现幽门梗阻。
服用了这些东西以后需要给患者饮用大量的牛奶或者大量的鸡蛋清,稀释腐蚀剂,此时严禁洗胃、插管以及催吐,以免造成消化道穿孔。还可以用一些胃肠道黏膜的保护剂,比如硫糖铝混悬液、康复新液等,剧痛的病人可以给予镇静、止痛治疗。中毒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和生命体征,做好心电监护,还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关注患者的出入量。
强酸、强碱中毒 (四)
答1、强酸中毒 吞食强酸后,口腔,咽部,食道及胃肠等处粘膜发生水疱,溃烂和灼痛,并有恶心 ,呕吐, 腹痛, 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呕吐物有酸味,含有血液和粘膜碎片,由于喉头痉挛或水肿,可致声音嘶哑, 吞咽困难, 窒息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胃穿孔,经口服大量强酸吸收后,常发生重度酸中毒,出现呼吸困难, 惊厥, 昏迷等,部分病人有肝, 肾损害 ,甚至发生肝坏死,尿毒症,硝酸中毒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并出现血压下降和心肌损害等;小儿因误服草酸和草酸盐中毒时,可引起低血钙及手足搐搦,若肾小管被草酸钙等结晶体堵塞,则可引起尿闭 ,强酸中毒后,恢复时大多发生食道和幽门狭窄。 吸入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呛咳, 胸闷 ,呼吸困难,青紫,咳出血性泡沫痰,同时有血压下降,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喉痉挛,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则有局部灼伤,疼痛,红肿,坏死和溃疡等,大面积接触可有全身症状。 2、强碱中毒 误服后导致口腔,咽部,食道及胃烧灼痛,腹部绞痛, 流涎;呕吐带血的胃内容物,呈强碱性;排出血性粘液粪便,口,咽处可见糜烂创面,先为白色,后变为红色或棕色,重症有喉头水肿 ,窒息,肺水肿,休克,食道及胃穿孔,后期可致消化道狭窄 ,食入固体强碱时,口腔可无明显损伤,而食管与胃腐蚀很重,毒物吸收后,发生碱中毒,病儿有剧烈头痛 ,低钙性手足搐搦,昏迷等,其他可有肝,肾等内脏器官的损害,偶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吸入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咳嗽 ,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肺水肿,甚至窒息,接触者主要为局部红肿, ,糜烂,溃疡等。
对于强酸强碱消化道口服中毒时,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皮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