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后还有退休金吗 (一)

经济犯罪后还有退休金吗

最佳答案经济犯罪后一般是没有退休金的。具体情况如下:

国家公职人员:无论是在退休前还是在退休后犯罪,只要被判处刑罚,就会取消其退休待遇,不再发给退休金。缴纳养老保险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服刑期间不再发给退休费。但服刑或劳动教养期满后,可以按服刑或劳动教养前的标准继续发给基本养老金,并参加以后的基本养老金调整。

重点内容:对于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会导致退休金被取消;而对于缴纳养老保险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虽然服刑期间停发退休金,但期满后仍有恢复的可能。不过,具体情况还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执行。

经侦多少金额会坐牢 (二)

最佳答案1、个人行贿数额在一万元的,单位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的,应予立案追诉;

出售国有资产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的,应予立案追诉

2、对单位行贿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客体要件。对单位行贿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团体的正常管理活动和职能活动及声誉。对单位行贿罪的犯罪对象是财物。该财物一般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财物,而非某个人的财物。同时,也包括一些具有财产性质的利益,如国内外旅游等;

客观要件。对单位行贿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向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行贿的行为。至于行贿人所要谋取的不正当利益是否客观实现,不影响对单位行贿罪的构成。表现为二种形式:

(1)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财物;

(2)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

主体要件。单位行贿罪的主体是单位,所谓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与单位受贿罪不同,并不仅仅局限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还包括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外合作企业、有限公司、外资公司、私营公司等;

主观要件。对单位行贿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一般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3、信用卡经侦立案标准是什么

(1)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规定,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的;

恶意透支数额在5000元的。

(2)量刑标准

刑法第196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5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恶意透支的。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才构成本罪。

最高人民法院为了贯彻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于1996年12月16日发布施行了《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本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了规定。

行为人实施:“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诈骗数额在5000元的,属于“数额较大”;诈骗数额在5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诈骗数额在20万元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恶意透支5000元的,属于“数额较大”;恶意透支5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恶意透支20万元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对于本罪.立案标准第1项规定,“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的”,应当立案追究。

这里主要包括三种情形: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诈骗,累计数额达到5000元的,应当立案。

所谓“伪造的信用卡”。是指仿照信用卡的样式、图案、色彩,采取印刷、描绘、影印或者其他方法,非法制造出来,以冒充真的信用卡的假信用卡。所谓“使用”。是指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利用伪造的信用卡,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包括用伪造的信用卡购买商品、支取现金,以及用伪造的信用卡接受用信用卡进行支付结算的各种服务等。

(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进行诈骗,累计数额达到5000元的,应当立案。

所谓“作废的信用卡”,是指根据法律和有关规定不能继续使用的过期的信用卡、无效的信用卡、被依法宣布作废的信用证以及持卡人有信用卡的有效期内中途停止使用,并将其交回发卡银行的信用卡。

(3)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诈骗的。累计数额达到5000元的,应当立案。

根据我国有关信用卡的规定,信用卡均限于合法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或者转让。所谓“冒用”,是指行为人以持卡人的身份,非法使用他人的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对于本罪,立案标准第2项规定,“恶意透支,数额在5000元的”,应当立案追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曾对“恶意透支”作过司法解释,即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或者明知无力偿还,透支数额超过信用卡准许透支的数额较大。逃避追查,或者自收到发卡银行催收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仍不归还的行为。1997年刑法对“恶意透支”作了立法解释,即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三百九十一条

【对单位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的,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六十四条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百六十三条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两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失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什么罪 (三)

最佳答案国有资产流失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1.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由于失职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导致国有资产的损失。如果流失是由于贪污行为,且涉及的金额达到十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罪者可能会面临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可能被处以没收财产的刑罚。2. 如果流失是由于过失而非故意造成,根据渎职犯罪的规定,刑罚通常较轻,不太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已呈现出多种形式和渠道同时发生的情况。3.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包括:在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资产流失、通过假破产真逃债手段造成流失、产权交易过程中资产评估价值被恶意低估、假借合资之名行骗钱之实、决策失误导致巨大资产损失、某些国企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利用企业改革机会进行贪污等。经济犯罪立案的标准包括:1. 经济犯罪是指违反经济交易信誉关系,违反经济规律,对整体经济秩序造成危害,以非法获利为目的的行为。2. 经济犯罪的主体可以是 国家机关、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从事公务的公职人员,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3. 经济犯罪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刑罚处罚。因此,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属于经济犯罪,可能涉及的罪名包括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和私分国有资产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挪用公款罪需要达到多少钱 (四)

最佳答案挪用公款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根据法律规定,其犯罪金额标准通常为5千元至1万元。具体而言,如果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用于个人进行营利活动,以及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且超过3个月未归还的,都将构成挪用公款罪。

对于触犯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法律将依法严惩。根据《刑法》规定,犯挪用公款罪的,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情节严重,将面临五年有期徒刑的惩罚。而如果挪用公款的数额巨大且不退还,犯罪者将面临十年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的严厉制裁。

这一法律条款的制定旨在保护公共财产的安全,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通过明确的法律界定和严厉的惩罚措施,法律试图遏制和打击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确保公共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同时,这也提醒广大公众和公职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共同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明白了公职人员经济犯罪量刑金额标准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皮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