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盗取公民信息罪、非法盗取他人信息

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非法盗取公民信息罪和非法盗取他人信息的行为日益猖獗,严重威胁到公民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本文将对这两种犯罪行为进行详细解析,以期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非法盗取公民信息罪的认定与处罚
标签:非法盗取公民信息罪
非法盗取公民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以窃取、收买等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这一罪名的设立,旨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在认定非法盗取公民信息罪时,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和公民身份管理秩序;二是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通过窃取、收买等方法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且情节严重;三是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单位亦可以构成本罪;四是主观方面为故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二、非法盗取他人信息的危害与案例
标签:非法盗取他人信息
非法盗取他人信息,是指未经信息主体同意,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其个人信息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信息主体的隐私权,还可能导致其财产、名誉等受到损害。
非法盗取他人信息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导致信息泄露,使信息主体面临骚扰、诈骗等风险;二是破坏信息主体的生活安宁,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三是损害信息主体的经济利益,如通过盗取信息进行诈骗、盗刷银行卡等行为;四是破坏社会信任体系,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非法盗取他人信息案例:某信息咨询服务公司的员工周某某、梅某某,在任职期间利用操作客户手机为客户查询贷款额度的便利,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客户手机号码及相应的验证码发送给“上家”,配合“上家”在微信、QQ等平台进行注册。每次注册成功后,两人可获得不等的报酬。最终,周某某、梅某某因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建议与措施
面对非法盗取公民信息罪和非法盗取他人信息的严峻形势,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与措施: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通过立法明确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处理等环节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二是提高公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警示案例等方式,增强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其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三是加强技术防范措施。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保护个人信息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加强对个人信息处理系统的安全监测和应急响应能力,及时发现并处置安全隐患。
四是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监管机制。加强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和曝光,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总之,非法盗取公民信息罪和非法盗取他人信息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只有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技术防范和监管机制等措施的综合施策,才能有效遏制这类犯罪行为的蔓延势头,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的稳定。
- 1、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既遂一般会怎么判
- 2、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500条,要判刑吗
- 3、私自调查别人信息属于什么罪,会怎么处罚?
- 4、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判刑标准细分
- 5、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条文
非法盗取公民信息罪、非法盗取他人信息的相关问答
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既遂一般会怎么判 (一)
优质回答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既遂的判决一般如下:
基本刑罚: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情节严重的,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加重刑罚:
情节特别严重的,将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若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将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单位犯罪:
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各款的规定处罚。
重点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原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已被取消,并变更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因此,在实际的法律判决中,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相关规定进行裁决。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500条,要判刑吗 (二)
优质回答法律分析:要判刑。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500条,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500条属情节特别严重,对于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般要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私自调查别人信息属于什么罪,会怎么处罚? (三)
优质回答未经本人同意,除司法机关办公需要以外私自调查本人的信息这样做是违法的。那么,私自调查别人信息属于什么罪,会怎么处罚?
网友咨询:个人信息被别人私自调查,这属于什么罪?
湖南光韵律师事务所符勇律师解答:
私自调查别人信息侵犯了别人隐私权。严重的可能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讲民事权益范围中包括了隐私权。
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11、未经他人许可,私自公开他人的秘密。
符勇律师解析: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认定要件:主体资格适格;犯罪对象属于本单位在履行职权或公共服务职能中依法收集的个人信息;客观上实施了出售或非法提供行为;违反国家规定;情节严重;行为人主观上故意。
根据法释〔2017〕10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之规定,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从外延上看,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以下特征:
(1)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后者如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公民个人信息承载了公民的个体特征,甚至各项权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获取,必然导致公民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
(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请求为前提。除非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获取其个人信息。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条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行为表现为:一是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二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三是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
根据法释〔2017〕10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之规定: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有关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向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发布公民个人信息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将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收受、交换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三款规定的“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从窃取的特征分析,非法手段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
二是信息获取者无权了解、接触相关公民个人信息;
三是信息获取的手段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高级合伙人,湖南大学法律硕士。先后在法院、检察院工作十一年,从事民商事、职务犯罪等方面工作,具有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辞职后,担任大型集团公司法务老总。目前是多家单位法律顾问。
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判刑标准细分 (四)
优质回答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的判刑标准细分如下:
一般情况: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从重处罚情况: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上述一般情况或情节特别严重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处罚规定进行处罚。
单位犯罪:
单位犯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各款的规定处罚。
注意:本罪因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已经被取消,并变更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判刑标准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但具体案件的处理还需根据案情细节和法律规定进行综合判断。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条文 (五)
优质回答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中国刑法中的一个重要罪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若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违反国家规定,将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且情节严重,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可能被处以罚金。 对于通过窃取或其他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同样适用上述处罚规定。单位若犯有此类罪行,除了对单位进行罚金处罚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也将依照上述规定接受处罚。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权和数据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和公民权益。因此,对此类犯罪行为实施严格惩处,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
通过上述刑法条文,中国政府强调了对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法律后果,旨在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综上所述,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不仅涉及个人权益的保护,更关乎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国家机关、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单位,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防止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扩展资料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非法盗取公民信息罪。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皮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