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高院强制执行措施

2020年最高院强制执行措施

介绍:

在司法实践中,面对一些债务人拒不履行法院判决或裁定的情况,强制执行成为了维护法律尊严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一系列强化执行措施,旨在更有效地打击“老赖”行为,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强制执行措施,以期为公众提供一个全面的法律参考。

2020年最高院强制执行措施

一、责令被执行人提交财产报告令

强制执行立案后,法院会要求被执行人签收相关执行材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财产报告令。被执行人需如实报告其银行存款、动产、不动产等财产情况。若拒绝报告或虚假报告,法院有权采取进一步的执行措施,如司法拘留或追究拒执罪。

二、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财产

法院通过“总对总”和“点对点”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并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这些措施覆盖了被执行人的存款、动产、不动产等,确保执行效果。

三、限制高消费措施

若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会依申请或依职权对其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被限高后,被执行人的生产、出行、生活等方面将受到严重影响,如不能乘坐飞机、列车软卧等交通工具,不能在星级宾馆、酒店进行高消费等。

四、悬赏公告制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申请执行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发布悬赏公告,以查找可供执行的财产。这一制度有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执行,提高执行效率。

五、纳入失信名单制度

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而故意不履行,通过隐匿、转移财产的方式对抗法院执行的,将被纳入失信名单。纳入失信名单后,被执行人在信贷、出行、任职等方面将受到全面限制。

六、司法拘留与追究拒执罪

对于拒不报告财产、虚假报告财产、违反限制消费令等行为,法院有权对被执行人进行司法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其拒执罪。

注意事项:

强制执行措施是法律赋予法院的权力,旨在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公平正义。被执行人应严格遵守法院判决或裁定,积极履行义务。同时,公众也应提高法律意识,支持法院的执行工作,共同营造一个诚信、法治的社会环境。在面对执行难题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寻求法律帮助。

相信关于强制执行措施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皮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