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纠纷的几种处理方式 (一)

专利侵权纠纷的几种处理方式

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方式:

1、当事人协商解决

专利侵权纠纷是民事纠纷,由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有利于平息纷争,化解矛盾。

修改后的《专利法》第57条

首先提倡这种解决方式。但是协商解决不是请求处理或者起诉的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模式一般有协商解决、行政处理、司法解决和诉前临时措施前提条件。当事人不愿意协商的,可以直接通过行政或司法程序处理侵权纠纷。

2、行政处理

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是实现专利权保护的重要途径。依《专利法》第57条规定,专利管理机关处理侵权纠纷时,有权认定侵权行为是否成立;

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有权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对专利管理机关的处理决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15天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专利管理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专利管理机关也可以对侵犯专利权的损害赔偿问题进行调解。但损害赔偿属于典型的民事救济方式,专利管理机关只能应当事人的请求进行调解,不作处理决定。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的民事诉讼。

3、司法解决

所谓专利权纠纷的司法解决是指为了有效地对侵犯专利权行为予以制裁,给权利人以适当的补救,维护市场秩序,司法机关给予专利权人以必要的司法救济。当专利权受到不法侵害时,专利权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专利侵权纠纷的第一审人民法院,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各经济特区的中级人民法院及各地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经最高人民法院同意的较大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和其他中级人民法院不能作为第一审法院审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

4、诉前临时措施

诉前临时措施,是指在诉讼开始之前,为制止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侵权行为所采取的措施。修改后的我国《专利法》新增的第61条规定:

“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专利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上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人民法院处理前款申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3条至第96条和第99条的规定。

专利侵权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二)

专利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停止侵权:专利侵权行为人需立即停止正在实施的专利侵权行为,这是根据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处理决定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判来执行的。 赔偿损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需按照专利权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来确定。若这些数值难以确定,可以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合理确定。 消除影响:当侵权行为对专利产品在市场上的商誉造成损害时,侵权行为人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承认自己的侵权行为,以消除对专利产品造成的不良影响。

行政责任: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有权对专利侵权行为进行处罚,包括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责令改正以及罚款等。 应当事人的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还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

刑事责任: 依照专利法和刑法的规定,对于假冒他人专利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应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专利被侵权后怎么维权 (三)

专利被侵权后,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维权:

协商解决:

当事人可以自愿进行协商,尝试达成和解协议,以解决专利侵权纠纷。

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

若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提出处理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在认定侵权行为成立后,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对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向人民法院起诉:

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要求法院对侵权行为进行审理和判决。法院将依法对侵权行为进行认定,并作出相应的判决,包括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

向公安机关报案:

如果专利侵权行为涉嫌犯罪,如假冒专利等严重违法行为,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将依法对涉嫌犯罪的行为进行立案侦查,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了上述维权方式和程序,为专利权人提供了法律保障。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处理专利侵权。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皮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