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偷税漏税的定义与区别
- 二、偷税漏税的立案标准
- 三、立案后的法律后果
-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导航,以下是目录:
偷税漏税多少钱要立案

在税收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偷税漏税行为依然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那么,偷税漏税达到多少金额才会被立案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一、偷税漏税的定义与区别
在深入探讨立案标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偷税与漏税的区别。漏税是指因客观原因导致的未缴或少缴税款行为,主观上并无逃避税收的故意,而偷税则是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手段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
偷税的具体表现形式多样,如为了少缴纳或不缴纳应纳税款,纳税人可能会故意少报、瞒报应税项目、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或者有意虚增成本、乱摊费用以缩小应税所得额,甚至转移财产、收入和利润,伪造、涂改、销毁帐册票据或记账凭证等。
二、偷税漏税的立案标准
关于偷税漏税的立案标准,我国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纳税人进行偷税活动,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一)基本立案标准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的,应予立案。这一标准涵盖了逃税额的绝对数值和相对占比两个方面,确保了对偷税行为的全面打击。
(二)特殊立案情形
除了上述基本立案标准外,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形。比如,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的,也应予立案。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屡教不改的偷税者的严厉打击。
(三)扣缴义务人的立案标准
对于扣缴义务人而言,如果其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的,同样应予立案。这确保了对扣缴义务人偷税行为的法律制裁。
三、立案后的法律后果
一旦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的行为达到立案标准,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如果偷税数额巨大,即达到20万元不满100万元,且占应纳税额30%的,将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偷税行为严重程度的不同处罚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第一次偷税漏税的法人或者自然人,一般是由税务机关作出行政罚款,并责令其补交税款。然而,如果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仍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将构成犯罪,面临刑事处罚。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偷税漏税的立案标准明确且严格,旨在维护国家的税收利益和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纳税人应严格遵守税收法规,如实申报纳税,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同时,税务机关也应加强执法力度,对偷税漏税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税收法规得到有效执行。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参与,加强对税收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税收意识和法治观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税收环境,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偷税漏税多少钱构成犯罪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皮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