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提供便利怎么定罪 (一)

诈骗提供便利怎么定罪

优质回答实施诈骗时,行为人提供便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按照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进行处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 ,数额较大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 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 诈骗刑事案件 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用结算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用结算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诈骗犯法吗 (二)

优质回答不能构成犯罪

诈骗罪必须有诈骗的故意,本案中当事人对诈骗事实为未知状态,并无诈骗故意如果确实是不知情的就不构成犯罪,但是法律上经常会不认定为不知情,需要结合很多证据来证明,如果不知情的话,则不构成诈骗犯罪共犯,也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没有任何责任。

这种情形,法律规定,要认定有责任,必须是故意,即明知。没有故意就没有犯罪,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一种犯罪工具。刑事责任方面:没有犯罪的意图,也确不知情,不负刑事责任。但是民事责任方面,还有待斟酌,都知道自己是冒用身份证的本人,也没有尽到合理的认证责任,没有认真查明事情的真伪就去了,支票的来源不清,也没有与身份证上的本人核实,只是听信一回面之词就去了,所以说还是有责任的。

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是否是明知的,并不是光听一人的辩解,如果心里有数,或者大家是心照不宣的,那仍然可以认定为是明知,即明知别人是在犯罪,却仍然提供帮助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

1、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刑法》:第三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综上所述,诈骗数额巨大的,应当判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明知是犯罪所得予以窝藏的,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明知是犯罪所得,仍然为其销赃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知情的情况下帮朋友参与诈骗有责任吗? (三)

优质回答当然,在知情的情况下帮助朋友参与诈骗活动是有责任的。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还可能构成共同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如果在诈骗过程中起了帮助作用,即便是提供信息、转移资金等,都可能被视为共犯。

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制止朋友的违法行为,避免自身陷入法律风险。如果已经参与其中,应尽快停止并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这样不仅能够减轻自己的法律责任,还可能获得从轻处罚的机会。同时,也要提醒周围的朋友,避免类似的违法行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帮助朋友参与诈骗不仅有损个人信誉,还可能受到法律制裁。如果在诈骗活动中提供帮助,如提供虚假信息、协助转移赃款等,即使不是直接参与者,也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因此,遇到诈骗行为时,应立即阻止并报警,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总之,任何帮助他人实施诈骗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不仅道德上不可取,法律上更是明确禁止。遇到此类情况,应及时采取行动,避免成为共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

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支持帮助违法吗 (四)

优质回答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网友咨询:

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支持帮助违法吗?

律师解答:

违法。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下列支持或者帮助:

(一)出售、提供个人信息;

(二)帮助他人通过虚拟货币交易等方式洗钱;

(三)其他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支持或者帮助的行为。

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合理注意义务,对利用下列业务从事涉诈支持、帮助活动进行监测识别和处置:

(一)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线路出租、域名解析等网络资源服务;

(二)提供信息发布或者搜索、广告推广、引流推广等网络推广服务;

(三)提供应用程序、网站等网络技术、产品的制作、维护服务;

(四)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律师补充:

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支持或者帮助的,没收违法所得,由公安机关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处违法所得一倍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违反规定未履行合理注意义务、未对涉诈支持帮助活动进行监测识别和处置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或者处五万元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五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或者应用程序,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自然人或者单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择一重处】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帮助诈骗。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皮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