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食物中毒症状是什么 (一)

最佳答案食物的营养极其丰富,是可以给人提供每天日常所需的物质的,不过并不是所有食物都是可以吃的,有的食物如果混合或者变质的吃了是会导致食物中毒的。那么其相关问题来了,肉毒食物中毒症状是什么
呢今天裕祥安全网
小编就针对该问题展开进行讲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夏天是细菌最为活跃的季节,肉毒食物若放置不当或时间过久,极易被细菌污染。因此,这时节也极容易引发肉毒食物中毒。据小编了解与分析,肉毒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睁眼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接下来,小编再给大家普及一些相关知识:
1、肉类煮15分钟防沙门氏菌中毒。沙门氏菌可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为肉类、禽类、蛋类和奶类。加热是预防中毒的重要措施,不过食物深部温度须达到80℃,因此应煮上15分钟。蛋类煮沸8-10分钟,即可杀灭沙门氏菌。
2、熟肉制品低温保存防肉毒梭菌中毒。随着气温走高,低温灌肠类制品若常温保存,尤其容易引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如臭豆腐、豆腐乳、面酱、西红柿酱等)也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熟肉制品宜低温保存,食用前最好经高温杀菌。
是关于肉毒食物中毒症状及相关知识的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更专业更全面的食物中毒安全知识
与食品安全知识
,如食物中毒怎么办
,食物中毒机制,如何预防海鲜食物中毒
等,请您时刻关注裕祥安全网
。
食物中毒有什么症状 (二)
最佳答案1、高热、腹泻: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时,可表现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等,重者可出现抽搐和昏迷。常因进食被细菌污染的肉、蛋、水产品,特别是病死的牲畜肉而引起。
2、发病快,但发热不高: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发病急,发热不高,多在一周内恢复。生食鱼蟹或进食被细菌污染的肉、咸蛋、咸菜等均可引起中毒。
3、恶心呕吐:
肉毒中毒是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的简称,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为严重。发病有其特点,除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外,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睁眼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食物中毒以后的处理方法:
1、催吐
如果服用时间在1~2小时内,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20g加开水200ml溶化,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
2、导泻
如果病人服用食物时间较长,一般已超过2~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
3、解毒
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ml加水200ml,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的饮料灌服。
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状及发病规律 (三)
最佳答案在我们日常种植中,经常碰到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状及发病规律这样问题。那我们该怎么解决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状及发病规律这些疑问呢。
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状及发病规律
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状及发病规律
肉毒梭菌中毒症是因猪食入含有肉毒梭菌毒素的饲料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疾病,其特征是运动神经麻痹和延脑麻痹。
不过肉毒杆菌病在猪当中很少见。这种病应该属于食物中毒。常因鱼粉、血粉、骨肉粉等动物性饲料变质引起,这种细菌毒素主要侵害动物神经系统,故以神经麻痹症状为主,其主要表现为唇、舌、咽等部位麻痹。
肉毒梭菌是一种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荚膜,有鞭毛,能运动,还是一种腐生菌,其芽孢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土壤、蔬菜、水果、腐烂青贮饲料、腐烂尸体和粪便中,本菌在动物尸体、草堆或其他适宜环境中繁殖时,产生极强的毒素,毒素能耐受胃酸、胃蛋白酶和胰酶的作用,因此在消化道内不被破坏。
本毒素本菌为厌氧菌,各种动物都能发生本病,能耐高温,加热100℃30分钟才使毒素失去毒性,一般在夏秋发生,至秋凉停止。本病的发生要看食入的毒素量而定。食入量少一般不发病,食入量大可发生急性死亡,本病大群中毒的情况较多,但不会互相传染。最后总结:我们通过关于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状及发病规律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状及发病规律有一定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预防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四)
最佳答案肉毒杆菌食物中毒,亦称肉毒中毒,是因为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恶心、呕吐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
肉毒杆菌亦称腊肠杆菌,属革兰氏阳性厌氧梭状芽胞杆菌,是一种嗜神经毒素,剧毒,对人的致死量为0.01mg左右,毒素对胃酸有抵抗力,但不耐热。A型毒素80℃、5分钟即可破坏,B型毒素88℃、15分钟可破坏。毒素在干燥、密封和阴暗的条件下,可保存多年。由于此毒素的毒性强,且无色、无臭、无味、不易查觉,必须注意防范。
【传播途径】
1、传染源
家畜、家禽及鱼类为传染源。本菌芽胞广布于自然界,病菌由动物(主要是食草动物)肠道排出,污染土壤及岸沙土,由此污染饮食品制作罐头,如加热不足,则其所产芽胞不被消灭,加之缺氧环境,造成肉毒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外毒素。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食物传播,中毒食品种类有:
①发酵豆制品:臭豆腐、豆瓣酱、臭豆豉、霉豆腐、豆腐渣、豌豆酱、蚕豆酱、红豆酱、霉豆子等;
②发酵面制品:玉米粉酱、麦麸酱、甜面酱、米松乎乎、黄豆酱等;
③动物性食品:以及不新鲜的腌肉、臭羊肉、熟羊头肉、坏猪肉、死驴肉、羊肉、猪肉、臭鸡蛋臭鱼、咸鱼、腊肉、干牛肉、干马肉、烤牛肉等;
④其它:腌江豆、烂土豆、霉玉米等。
这些食品的工艺过程都具备:
①食品原料仍系当地产品,均具有被肉毒梭菌芽胞(尤其产毒株)污染的可能性;
②基本上处于厌氧发酵状态;
③把发酵食品放置于25~35℃之间的环境温度(放置于火墙旁边或炕头上);
④豆酱制成后,另加少量食盐、调料等无法改变豆酱的性质。
肉毒杆菌的繁殖,不一定需要严格的乏氧条件及适当的温度,E型菌可在6℃低温繁殖并产生毒素;A型及B型菌能产生蛋白水解酶,使食物变质;而E型菌不产生此酶,食物可不变质,易疏忽而致病。
战争环境中,敌方可利用肉毒毒素经气溶胶方式传播,广泛污染饮水,粮食及器物,如不及时处理,可造成集体中毒。
3、易感性 普遍易感,不引起人与人之间传染。
【发病特点】
肉毒中毒发病范围是以含肉毒毒素食品的扩散范围而决定的。在我国肉毒中毒常有两种发病形式:集体性暴发,常在某一食堂里,多数职工及其家属共进同一含毒食品,而导致几十人或更多人的中毒。如青岛市1960年发生一起有450人共进餐吃清蒸罐头肉,而致使75人肉毒中毒。这也是国内三十年来罕见的肉毒中毒事件。家庭院邻连锁式发病:往往某一家庭主妇自制发酵豆制品或发酵面食品,由于发酵豆制品多系少量佐餐食品,发病先是零散的,不同时间的发病,不象其它食物中毒那样,在短时间里多人发生同性质、同类型的临床表现。有的家庭主妇无意地把含毒的发酵豆制品赠送给左邻右舍,导致邻居也发生中毒。所以因中毒食品的扩散也就相应地出现发病范围的扩散。这种发病特点,仍是我国目前肉毒中毒最主要、最普遍的特征。
【病原病理】
肉毒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主要由上消化道吸收,毒素进入小肠和结肠后,则吸收缓慢,胃酸及消化酶均不能将其破坏,故多数患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肉毒毒素吸收后主要作用于颅神经核,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及植物神经末梢,阻断胆碱能神经纤维的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末梢突触前被阻断,从而抑制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使肌肉收缩运动障碍,发生软瘫,但肌肉仍能保持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静脉注射乙酰胆碱能使瘫痪的肌肉恢复功能。
病理变化主要是颅神经核及嵴髓前角产生退行性变,使其所支配的相应肌群发生瘫痪,脑干神经核也可受损。脑及脑膜显着充血、水肿,并有广泛的点状出血和血栓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神经节细胞变性。
【临床表现】
潜伏期12~36h,最短为2~6h,长者可达8~10d。中毒剂量愈大则潜伏期愈短,病情亦愈重。
起病突然,病初可有头痛、头昏、眩晕、乏力、恶心、呕吐(E型菌恶心呕吐重、A型菌及B型菌较轻);稍后,眼内外肌瘫痪,出现眼部症状,如视力模煳、复视、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口腔及咽部潮红,伴有咽痛,如咽肌瘫痪,则致唿吸困难。肌力低下主要见于颈部及肢体近端。由于颈肌无力,头向前倾或倾向一侧。腱反射可呈对称性减弱。
植物神经末梢先兴奋后抑制,故泪腺、汗腺及涎腺等先分泌增多而后减少。血压先正常而后升高。脉搏先慢后快。常有顽固性便泌、腹胀、尿潴留。病程中神志清楚,感觉正常,不发热。血、尿与脑嵴液常规检查无异常改变。轻者5~9日内逐渐恢复,但全身乏力及眼肌瘫痪持续较久。重症患者抢救不及时多数死亡,病死率30~60,死亡原因多为延髓麻痹所致唿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及误吸肺炎所致继发性感染。
婴儿偶而吞入少量肉毒杆菌芽胞,在肠内繁殖,产生神经毒素,吸收后可因骤发唿吸麻痹而猝死(婴儿猝死综合征the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
【诊断依据】
1、有进食可疑食物,特别是火腿、腊肠、罐头或瓶装食品史,同餐者集体发病,潜伏期最短2小时、最长14天、大多为12-16小时
2、临床表现以颅脑和嵴髓的运动神经麻痹症状为主,胃肠道症状不明显,意识始终清楚,感觉不受影响。特殊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复视、斜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唿吸困难等。
3、发病期病人大便中能分离出A、B或E型肉毒杆菌。
4、发病期病人的血清中亦能检测到肉毒杆菌外毒素。确诊可用动物试验查患者血清及可疑食物中的肉毒毒素,亦可用可疑食物进行厌氧菌培养,分离病原菌。在战争环境中,须警惕敌人施放含肉毒素的气溶胶;如有可疑,可将气溶胶从附着处洗下,进行动物试验。
1、动物试验:
(1)取早期血清注入小白鼠(或豚鼠、小猫)腹腔,每鼠1毫升,对照组分别加用A、B、E、F型抗毒素,如有肉毒毒素,则小白鼠出现唿吸困难及蜂腰(腰部凹下如蜜蜂)和失声,但加用同型抗毒素者无症状。
(2)取可疑食物生理盐水浸出滤液,用上述方法注入小白鼠腹腔,观察结果,另外以经100℃加热20分钟灭毒的浸出滤液为对照。
(3)禽类眼睑注射法,将标本液0.1~0.5毫升注射于鸡、麻雀或鸽子等一侧下眼睑皮下,另侧注射稀释用液作对照。如眼睑闭合,可判定标本中含有肉毒毒素。根据标本中毒素量不同,检出时间从十几分钟到48h不等。如将不同型别的抗毒素分别加入标本液,则可借以判定毒素的型别。
2、间接血凝试验 用肉素抗毒素致敏的红细胞来检查可疑食物浸出液有无毒素,特异性及敏感度都很高。
【鉴别诊断】
与嵴髓灰质炎、白喉后神经麻痹、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毒蕈及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等相鉴别。
【治疗】
1、抗毒素治疗 抗毒素治疗多价肉毒素(A、B、E型)对本病有特效,必须及早应用,在起病后24h内或瘫痪发生前注射最为有效,剂量每次5~10万单位,静脉或肌肉注射(先做血清敏感试验,过敏者先行脱敏处理),必要时6h后重复给予同量1次。在病菌型别已确定者,应注射同型抗毒素,每次1~2万单位。病程已过二日者,抗毒素效果较差,但应继续注射,以中和血中残存毒素。
2、对症治疗 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并予适当镇静剂,以避免瘫痪加重。患者于食后4h内可用5碳酸氢钠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及灌肠,以破坏胃肠内尚未吸收的毒素。咽肌麻痹宜用鼻饲及输液。唿吸困难者吸氧,及早气管切开,唿吸麻痹者用人工唿吸器。为消灭肠道内的肉毒杆菌,以防其继续产生肠素,可给予大剂量青霉素。还应根据病情给予强心剂及防治继发性细菌感染等措施。出院后10~15日内应避免体力劳动。
3、化学疗法 近年有人采用盐酸胍35~50mg/kg/d,分4~6次口服。据报道有促进末梢神经纤维释放乙酰胆碱的作用,因而能改善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增加肌张力,缓解中毒症状。
【预防】
严格管理与检查食品,尤应注意罐头食品、火腿、腌腊食品的制作和保存。食品罐头的两端若有膨隆现象,或内容物色香味改变者,应禁止出售和禁止食用,即使煮沸也不宜食用。谷类及豆类亦有被肉毒杆菌污染的可能,因此禁止食用发酵或腐败的食物。
在战争情况下,应慎防敌人散布肉毒毒素的气溶胶污染饮水,引起集体中毒。遇有同食者发生肉毒素中毒时,其余人员应立即给予多价精制肉毒抗毒血清预防,1000 ~2000 u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3次。经常食用罐头者,可考虑注射抗毒血清预防。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皮律网关于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主要出现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