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1指标要求
- 2、《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的指标要求
- 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真菌毒素有哪些
- 4、赭曲霉毒素诊断猪赭曲霉毒素
- 5、赭曲霉毒素谷物和大豆中赭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
本文目录导航: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1指标要求 (一)
答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主要依据《GB 2761-2011》进行规定,以下是其中几类主要毒素及其限量指标和检验方法:
1. 黄曲霉毒素B1: 表1列出了其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辅助食品采用GB 5009.24的测定方法,其他食品则按照GB/T 18979的规定进行检测。
2. 黄曲霉毒素M1: 对其限量指标可参考表2。婴幼儿配方食品需依照GB 5009.24进行检测,而乳及乳制品则按照GB 5413.37的规定进行检验。
3.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限量指标在表3中,检验方法则遵循GB/T 23503的标准进行。
4. 展青霉素: 表4列出了其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检验方法依据GB/T 5009.185进行。
5. 赭曲霉毒素A: 限量指标见表5,检验方法则按照GB/T 23502的规定进行。
6. 玉米赤霉烯酮: 对其限量的控制见表6,食品的检测方法则依据GB/T 5009.209执行。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的指标要求 (二)
答4.1 黄曲霉毒素B1
4.1.1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指标详见表1。
4.1.2 检验方法:
- 婴幼儿配方食品及婴幼儿辅助食品:按GB 5009.24规定的方法测定;
- 其他食品:按GB/T 18979规定的方法测定。
4.2 黄曲霉毒素M1
4.2.1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限量指标详见表2。
4.2.2 检验方法:
- 婴幼儿配方食品:按GB 5009.24规定的方法测定;
- 乳及乳制品:按GB 5413.37规定的方法测定。
4.3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4.3.1 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限量指标详见表3。
4.3.2 检验方法:按GB/T 23503规定的方法测定。
4.4 展青霉素
4.4.1 食品中展青霉素的限量指标详见表4。
4.4.2 检验方法:按GB/T 5009.185规定的方法测定。
4.5 赭曲霉毒素A
4.5.1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限量指标详见表5。
4.5.2 检验方法:按GB/T 23502规定的方法测定。
4.6 玉米赤霉烯酮
4.6.1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详见表6。
4.6.2 检验方法:按GB/T 5009.209规定的方法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真菌毒素有哪些 (三)
答GB2761—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及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
2. 术语和定义
2.1 真菌毒素
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次生有毒代谢产物。
2.2 可食用部分
食品原料经过机械手段(如谷物碾磨、水果剥皮、坚果去壳、肉去骨、鱼去刺、贝去壳等)去除非食用部分后,所得到的用于食用的部分。
注1:非食用部分的去除不可采用任何非机械手段(如粗制植物油精炼过程)。
注2:用相同的食品原料生产不同产品时,可食用部分的量依生产工艺不同而异。如用麦类加工麦片和全麦粉时,可食用部分按100%计算;加工小麦粉时,可食用部分按出粉率折算。
2.3 限量
真菌毒素在食品原料和(或)食品成品可食用部分中允许的最大含量水平。
3. 应用原则
3.1 无论是否制定真菌毒素限量,食品生产和加工者均应采取控制措施,使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达到最低水平。
3.2 本标准列出了可能对公众健康构成较大风险的真菌毒素,制定限量值的食品是对消费者膳食暴露量产生较大影响的食品。
3.3 食品类别(名称)说明(附录A)用于界定真菌毒素限量的适用范围,仅适用于本标准。当某种真菌毒素限量应用于某一食品类别(名称)时,则该食品类别(名称)内的所有类别食品均适用,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3.4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以食品通常的可食用部分计算,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内容供参考。
赭曲霉毒素诊断猪赭曲霉毒素 (四)
答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是曲霉菌(赭曲霉)和青霉菌(疣孢青霉)产生的主要毒素,这些霉菌还会产生桔霉素和草酸。赭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热带和气候温和的地区,常出现在燕麦、大麦、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上。这些霉菌能够产生高达10ppm的赭曲霉毒素A,即使在低浓度(0.2ppm)下,对养猪生产也有显著影响。赭曲霉毒素污染饲料后,会影响单胃动物的组织器官、脂肪、肌肉组织和血液,导致肾脏损伤、猪肉等级降低以及免疫系统抑制。在急性中毒情况下(日粮毒素水平高于5ppm),可能出现肾病、肠炎脂肪肝、淋巴结坏死等症状,甚至导致动物死亡。由于赭曲霉毒素在动物可食肌肉组织中的积累,它被认为是致癌物质,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因此,研究人员关注于赭曲霉毒素的致癌性研究,并将肾脏赭曲霉毒素水平作为评估猪肉产品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临床症状和解剖检查可以显示出中毒迹象,通过监测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或在屠宰场检测肾脏中的毒素水平来确认中毒情况。
赭曲霉毒素在血清中的半衰期长(72-120小时),使得猪对毒素的敏感性很高。近期的研究在加拿大、欧盟(包括德国、挪威、波兰、瑞典及前南斯拉夫)、美国、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瑞士、英国及前南斯拉夫地区,均检测到猪血液中的天然污染物赭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残留在动物产品中,通过食物链传递给消费者,导致食品安全担忧。欧洲设定了所有食品中赭曲霉毒素的最高允许含量为5ppb,德国的标准更为严格,定为3ppb。在丹麦,如果猪血液中的赭曲霉毒素水平达到25μg/mL,整个胴体被认为是被污染的,猪肉不得作为食用。
赭曲霉毒素中毒症的主要临床影响包括生长迟缓、饲料效率下降、肝脏受损(主要影响肾脏)、肾间质纤维化、饮水量增加(剧渴)、排尿增多(多尿症)、免疫系统抑制(增加感染易感性)、公猪精子质量降低和受精率下降(导致整体繁殖性能下降)、仔猪出现水肿(弓背僵直、步调失调)以及胃溃疡等症状。中毒者的生产性能下降,如饲料采食量、生长和饲料效率减少。肾脏苍白、变大表明肾小管变性、肾间质纤维化。肾脏功能受损表现为高蛋白血症、氮血症,严重时导致肾衰竭,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剧渴和多尿是中毒的一大特点,细胞免疫抑制使得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大大增加。公猪精子质量的下降导致受精率降低,进而影响整体繁殖性能。仔猪出现水肿表现为弓背僵直、步调失调等症状。
赭曲霉毒素谷物和大豆中赭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 (五)
答本标准规定了谷物和大豆中赭曲霉毒素A的薄层色谱测定方法。适用于小麦、玉米和大豆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在薄层板上赭曲霉毒素A的最低检出量为4ng,最低检测量为10μg/kg。
实验原理:用三氯甲烷-0.1mol/L磷酸或石油醚-甲醇/水提取样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样品提取液经液-液分配后,在365nm紫外光灯下产生黄绿色荧光,在薄层色谱板上与标准比较测定含量。
实验试剂:石油醚、甲醇、三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酸、冰乙酸、乙醚、苯-乙腈(98:2)等。需用分析纯试剂,水为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另有硅胶G、赭曲霉毒素A标准溶液等。
实验仪器:小型粉碎机、电动振荡器、玻璃板、薄层涂布器、展开槽、紫外光灯、微量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分为提取和测定两部分。提取包括甲法和乙法,其中甲法使用三氯甲烷和0.1mol/L磷酸提取,乙法使用石油醚和甲醇/水提取。测定包括薄层板的制备、点样、展开、观察与评定、稀释定量和确证试验。
计算样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使用特定的计算公式。
实验精密度验证:五个协作者分别在加入量分别为10,50,100μg/kg的水平下进行验证,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分别表示为X和SD。
为赭曲霉毒素谷物和大豆中赭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的详细步骤和要求,确保了准确的检测结果。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皮律网关于赭曲霉毒素读音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