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诈骗罪立案后,派出所抓了人第二天又把人放了,但没有结案,这步程序正. (一)

以诈骗罪立案后,派出所抓了人第二天又把人放了,但没有结案,这步程序正.

最佳答案1. 如果在涉嫌诈骗罪被立案后,派出所对嫌疑人进行了抓捕,并在第二天将其释放,但案件并未结案,这种情况在法律程序上是允许的。

2. 通常,在刑事诉讼中,对嫌疑人的讯问或询问是调查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即使嫌疑人已做完口供,案件是否结束还需根据调查结果来判断。如果存在继续侦查的必要,嫌疑人可能会被暂时释放。

3. 法律对刑事案件的询问时间有明确规定。对于刑事案件,讯问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对于行政案件,询问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对于适用拘留处罚的案件,时间限制为24小时。超时询问是违法的。

4. 诈骗罪的构成要素包括非法占有目的和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若借款人因故拖欠还款,但无非法占有目的,且有意愿偿还,则不构成诈骗罪。

5. 在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时,必须确认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仅有不能按时还款的情况,并不足以构成诈骗罪。

6. 电话诈骗是一种常见的诈骗方式,犯罪分子通常利用电话进行诈骗。面对此类情况,应保持警惕,不要轻信对方,并仔细核实电话号码。

7. 若怀疑遭遇诈骗,应立即报警。犯罪分子常采用异地作案,以减少被追踪的风险。他们多来自同一地区,彼此之间有较强的掩护意识。

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的,将受到刑事处罚。具体的刑罚取决于诈骗数额和严重程度。如果法律有其他规定,将依照那些规定执行。

法院己判为民间借贷后又被起讯为诈骗罪 (二)

最佳答案法院已判为民间借贷的案件,后续被指控为诈骗罪的情况,需结合具体情形进行细致分析,但一般而言,单纯的民间借贷不会轻易转变为刑事犯罪。

首先,民间借贷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其核心在于双方基于自愿原则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当法院已经对此类纠纷作出民事判决后,通常意味着该借贷行为在法律上已被认定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因此,在没有新的、充分的证据显示存在犯罪行为的情况下,该判决应具有法律效力,不应轻易被推翻。

然而,如果民间借贷行为中涉及欺诈、虚假陈述等明显、特殊的情形,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例如,借款人以虚构的工程项目或中标事实为由进行借款,而实际上这些项目或事实根本不存在,或者虽然存在但借款人与权利人身份不符。这些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常民间借贷的范畴,涉嫌构成诈骗罪。

其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民间借贷中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那么即使该行为最初被当作民事纠纷处理,后续也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将民间借贷行为定性为诈骗罪需要严格的证据支持和法律程序。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轻易将民事纠纷升级为刑事案件。因此,对于此类情况,应依法进行调查、取证和审判,确保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诈骗罪一般判刑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皮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