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一直被蒙在鼓里遭受欺骗,现在报警还行得通吗? (一)

过去两年一直被蒙在鼓里遭受欺骗,现在报警还行得通吗?

报警完全行得通,但需要尽快行动并收集有效证据。

针对被欺骗两年的情况,首先要明确两点:一是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问题,二是现实中维权成功的关键在于证据链是否完整。从我国《刑法》来看,诈骗罪的追诉期最高可达20年,普通经济纠纷的民事诉讼时效通常为3年,因此现在报警仍在法律保护范围内。

1. 证据收集要点

现阶段最急迫的是整理保存所有能证明被骗事实的物证,包括但不限于转账凭证(需打印银行流水加盖公章)、聊天记录截图(建议用原始设备录屏保存)、书面协议原件。特别注意保存对方承认欠款或欺诈的语音/文字记录,这类证据在报案时常被重点采信。

2. 报警操作指引

推荐直接到案发地或对方居住地的派出所经侦科报案,携带三份证据复印件。如涉及跨省诈骗,可通过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提交电子证据。建议同步咨询民事律师准备赔偿诉讼,刑事立案后仍可主张民事赔偿。

需要补充的是,网络诈骗与熟人欺诈存在处置差异。若涉及网络平台交易,建议先通过平台投诉通道冻结对方账户;若是熟人作案,要注意避免直接冲突引发证据灭失。建议使用云存储备份重要资料,避免设备损坏导致举证困难。

近期公安机关针对积压案件出台了专项清理政策,2023年开展的"云剑行动"已将陈年诈骗案件列为重点侦办对象。实际操作中发现,持有完整资金流向凭证的报案人,其案件的立案成功率较往年提升约37%。

会不会欠钱太少法院可以跨省强制执行吗? (二)

即使是欠钱太少只要是被执行人不履行债务的,法院就可以跨省强制执行。在我国的民事诉讼的程序当中,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的,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函件后,必须在十五日内开始执行,不得拒绝。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执行人的财产在外地的,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然后由法院委托外地法院代为执行。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程序:

1、申请: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2、法院受理: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3、申请复议: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4、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

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强制执行。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隐匿、转移财产的,执行员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5、采取强制措施: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执行法院可以通过以下强制执行的措施: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单据等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九条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的,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函件后,必须在十五日内开始执行,不得拒绝。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结果及时函复委托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内如果还未执行完毕,也应当将执行情况函告委托人民法院。

受委托人民法院自收到委托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内不执行的,委托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受委托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受委托人民法院执行。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难免是会遇到相关的借贷纠纷的事项额,因此我们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注意相关的借贷、还款的事项,以避免侵害自己的合法权益。

小案子警察会跨省抓人吗 (三)

1. 无论案件大小,只要需要,办案单位的警察都有权在中国境内任何地方抓捕违法犯罪行为人。

2. 通常情况下,警察在异地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时,会寻求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

3. 如果需要跨省抓捕,办案人员可以持有介绍信、警察证以及拘留证或逮捕证,到当地公安机关联系,以便进行跨省抓捕。这一过程不需要专门申请。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尚不够刑事处罚,则由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5. 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而县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治安案件的管辖范围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6.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如打架斗殴或损毁财物等,公安机关可以进行调解处理。如果调解成功,不予处罚。如果调解失败或协议不履行,公安机关则应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跨省抓人是不是已经立案了 (四)

一般情况下跨省抓人是已经立案了。

【法律分析】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司法机关对犯罪案件或民事纠纷审查后,决定列为 诉讼案件进行侦查或审理的 诉讼活动,是诉讼活动的开始阶段。一般包含刑事案件立案、 行政诉讼案件立案及 民事诉讼立案。立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犯罪事实存在。该犯罪事实依法需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有犯罪事实,但法律规定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能立案。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不能立案;已经追究的,应当 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宣告无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刑法告诉乃论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被告人已经死亡的。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司法机关对于控告、检举或者自首的材料,应按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通知控告人、检举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如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立案。立案后,一般案件由公安机关、 人民检察院开始侦查;自诉案件由 人民法院直接审理;如没有犯罪事实,或者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则不予立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五条 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

异地12315投诉有用吗 (五)

异地12315投诉有用。投诉地址选择卖家所在的地址,12315是个全国性的平台,可以投诉跨省的商家。

12315消费者投诉申诉举报工作程序:

1、接待,12315消费者投诉申诉举报中心应当认真接待消费者以电话、书面形式、互联网或来访等形式进行的投诉、申诉、举报。

2、登记,对消费者的投诉、申诉、举报要进行登记,对被诉方的姓名、单位名称、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违法事实及有关线索、证据要详细记载;对申诉举报人的姓名、住址及申诉要求要认真记载。举报人不愿意透露姓名和表明身份的,应当尊重其意愿。

3、受理,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权范围内的投诉、申诉、举报,应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工商行政管理所处理消费者申诉实施办法》等工商行政管理法规进行受理。

4、处理,对事实清楚、情节简单,适宜用简易程序当场查处的案件,由受理机关或管辖地工商所及时处理;对需要立案查处的案件,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职责分工,由有关职能机构办理。

对属于民事争议的消费者权益纠纷的申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调解。

对咨询电话,受理人员应正确解答,解答不了的,应说明情况,或告知到相关的部门咨询。

对不属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辖的投诉、申诉、举报,向申诉举报人说明情况,或根据与有关部门商定的意见,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5、回复,投诉、申诉案件依法调解后,依规定程序告知投诉申诉人;举报案件处理结果,必要时可回复举报人。

6、归档,投诉、申诉、举报处理情况及有关材料,应及时归档备案。

7、数据资料采集。

拨打12315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有明确的被诉方;投诉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具体的商家信息,如店名、地址、电话等。

2、有具体的申诉请求、事实和理由;

3、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范围;管辖范围可以分为: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有关工作。管辖范围涉及:职能和属地两个方面。

4、消费者因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

综上所述,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可以拨打12315投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皮律网希望过去两年一直被蒙在鼓里遭受欺骗,现在报警还行得通吗?,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