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与抚养的区别是什么 (一)

贡献者回答监护与抚养的主要区别如下:
定义不同:
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主要关注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教育和照顾。抚养权通常与亲子关系直接相关,确保子女得到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它更侧重于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进行管理和保护。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抚养权:主要体现为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义务,包括提供生活费用、教育费用等,以及给予子女关爱和陪伴。监护权:不仅包含了对被监护人的监督和保护义务,还涉及对被监护人财产的管理和处置权。监护权的行使需要确保被监护人的最佳利益。
法律关系的独立性:
抚养权:虽然与监护权有一定联系,但抚养权的存在并不完全依赖于监护权。例如,在夫妻离异的情况下,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仍然存在,即使抚养权可能由一方主要行使。监护权:父母作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其监护权不受婚姻关系解除的影响。即使父母离婚,他们仍然共同拥有对子女的监护权。
法律地位与适用对象:
抚养权:主要适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法律关系。监护权:不仅适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还可能适用于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其他有监护能力的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以及精神病人的监护。
综上所述,监护与抚养在法律定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法律关系的独立性以及法律地位与适用对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民法典中关于抚养费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二)
贡献者回答民法典中关于抚养费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
1抚养费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2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3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4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
5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八条规定,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但是,因养父母虐待、遗弃养子女而解除收养关系的除外。
监护权与抚养权的区别是什么 (三)
贡献者回答监护权与抚养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护权:是法定权,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它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旨在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抚养权:虽然通常被视为义务,但也是一种与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它基于血亲关系而产生,主要关注对被抚养人的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监护权:重于抚养权,它不仅包含对被监护人生活、教育等方面的监督和保护,还涉及对被监护人财产的管理和保护。抚养权:主要关注对被抚养人的直接照顾和经济支持,通常与直接抚养人相关联。
存在与变更:
监护权:不受父母婚姻关系解除的影响,父母始终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除非父母已经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抚养权:可能受父母离婚的影响,离婚时双方需要协商或经法院裁判确定直接抚养人,从而确定抚养权归属。抚养权是可以变更的,而监护权本身不存在变更问题。
权利与义务的结合:
拥有监护权并不意味着必然拥有抚养权,但拥有抚养权的人一定拥有监护权。这是因为抚养权的实现往往以监护权的存在为前提。
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这进一步强调了监护权与抚养权在法律上的不同侧重点和相互关联。
抚养的法律适用原则主要包括哪些 (四)
贡献者回答抚养义务确立的原则如下:
1、以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为原则。
2、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
3、哺乳期后的子女,以双方协商优先,不能达成协议时,以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决为补充为原则。
4、对八周岁的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问题,以适当考虑未成年子女的意见为原则。
关于涉外抚养的法律适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适用扶养人的属人法。这种主张认为,扶养义务是扶养制度的基础,因而对扶养的法律适用不作分类处理,笼统地规定适用扶养人的属人法。例如,1982年《土耳其国际私法》规定,扶养义务适用扶养人的本国法。
第二,适用被扶养人的属人法。目前大多数国家采取这种做法。这种主张认为,扶养制度是为被扶养人利益而设置的,扶养适用被扶养人的属人法能够符合这一宗旨。这种主张对扶养的法律适用也不作分类处理,概括地规定适用规定,扶养的义务,依扶养请求泰国国际私法被扶养人的属人法。例如,《泰国国际私法》规定,抚养的义务,依抚养请求人的本国法。
第三,适用扶养人和被扶养人共同的属人法。这种主张认为,扶养义务在一定亲属间是双向的,因此,扶养的准据法选择应兼顾两者的利益而适用双方的共同属人法。例如,1986年修改后的的共同属人法。例如,德国民法施行法》就作了类似的规定。
第四,根据扶养的不同类别,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如上所述,扶养有夫妻之间的扶养、父母子女之间的扶养以及其他亲属之间的扶养之分。因此,有些国家立法对各类扶养分别规定应适用的法律。例如,1979年《匈牙利国际私法》第39条规定,夫妻之间的扶养,适用起诉时夫妻共同的属人法;若有不同,适用其最后的共同属人法;再无,适用其最后的共同住所地法;若其共同住所地也没有,适用法院地或其他机构地法。而第45条规定,父母子女之间的扶养适用子女的属人法。第47条规定,亲属间相互扶养义务适用扶养权利人亦即被扶养人的属人法。
综上所述,离婚之后孩子抚养权的判定原则主要有:第一,照顾到孩子的核心利益(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第二,考虑孩子自己的意愿;第三,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判定的原则;第四,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法律上抚养的定义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皮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