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放弃抚养权可以探视吗
- 2、闹离婚期间不让看孩子犯法嘛
- 3、放弃抚养权有什么后果
- 4、自愿放弃抚养权和探望权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放弃抚养权可以探视吗 (一)

答法律分析:不能探视,抚养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是不能放弃的。探视权也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具体规定是: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行使探视权需要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闹离婚期间不让看孩子犯法嘛 (二)
答闹离婚期间不让看孩子犯法。以下是具体解释:
法律权利:依据《民法典》规定,在离婚过程中以及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视子女的权利,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阻挠行为违法:因此,闹离婚期间,若一方阻止另一方看孩子,此举属违法行为。任何阻挠探视的行为都是不被法律所允许的。协商与诉讼:若未获得抚养权的一方需要行使探视权,可以先尝试与对方协商探视方式和时间。若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判决。法律后果:虽然我国法律并未为阻止探视行为设定具体的处罚措施,但报警可以作为一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法院在判决时会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子女的身心健康,以确保探视权的合理行使。探视权的中止与恢复:若探视子女的行为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法院有权依法中止探视权。但一旦中止的原因消失,探视权应予以恢复。
综上所述,闹离婚期间不让看孩子是违法的,受阻挠的一方应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放弃抚养权有什么后果 (三)
答放弃抚养权并不意味着彻底失去孩子或断绝关系,但会产生以下后果:
孩子将实际与对方共同生活:
放弃抚养权的一方将不再负责孩子日常生活的直接照料,孩子将与另一方共同生活。
享有探视权:
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依然享有探视权,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任何人无权随意剥夺。探视方式可以根据双方约定或法院判决执行,应详细规划探视的时长、频率、地点等,以避免纠纷。
需支付抚养费:
放弃抚养权的一方需按照约定或判决支付抚养费,除非对方放弃索要。支付抚养费是履行父母职责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可申请变更抚养权: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对方不适合继续抚养孩子,对孩子不利,放弃抚养权的一方可根据法律规定申请变更抚养权。
应保持对孩子的关心和参与:放弃抚养权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应保持对孩子的关心和参与,确保孩子的成长环境健康、稳定。这有助于维持孩子与双方父母之间的联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自愿放弃抚养权和探望权 (四)
答自愿放弃抚养权和探望权。无效。离婚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系与人身有紧密联系的权利,属亲属权,是一种身份权利,即使是协议约定放弃探视权,也是无效条款,所以放弃探望权的协议条款是无效的。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法院判决。探望权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父或母亲必须遵守的法定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离婚后男方放弃小孩抚养权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皮律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