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结婚年龄下调至18周岁的议题
- 总结:审慎对待,平衡多方考量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结婚年龄下调至18周岁吗

探讨结婚年龄下调至18周岁的议题
在当今社会,关于婚姻制度的讨论总是能引起广泛的关注与热议。近期,关于是否应将法定结婚年龄下调至18周岁的提议,更是激发了社会各界的激烈辩论。这一提议触及了法律、道德、教育、心理及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其影响深远且复杂。本文旨在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法律与道德的边界
从法律层面看,结婚年龄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目前,多数国家的法定结婚年龄设定在20岁或,主要是基于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早婚带来的负面影响考虑。过早步入婚姻可能妨碍个人成长、教育机会的获取以及职业发展的可能性。然而,18岁作为多数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意味着个体在法律上已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此,下调结婚年龄至18周岁,在法律逻辑上并非全然不可行,但需辅以严格的法律条款,确保婚姻自由、平等与保护原则得到充分贯彻,避免未成年人因经济、家庭压力等因素被迫早婚。
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18岁的青年正处于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情感成熟度、决策能力以及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仍在发展过程中。婚姻不仅是爱情的结晶,更意味着责任、牺牲与共同成长。对于多数年轻人而言,18岁时可能尚未完全具备处理婚姻中复杂人际关系、经济独立以及育儿责任等挑战的心理准备。因此,下调结婚年龄需警惕可能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婚姻满意度下降、离婚率上升及年轻一代生活质量的整体下滑。
教育与个人发展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而个人成长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将结婚年龄下调至18周岁,可能会对一些年轻人的教育路径产生干扰。在这个阶段,许多年轻人正忙于完成高中教育或进入高等教育阶段,这是他们构建知识体系、培养专业技能、拓宽视野的关键时期。过早的婚姻可能会限制他们追求更高层次教育和个人职业发展的机会,长远来看,不利于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也可能影响社会的整体人才结构和创新能力。
总结:审慎对待,平衡多方考量
综上所述,关于将结婚年龄下调至18周岁的讨论,是一个涉及法律、道德、心理、教育及社会发展等多个维度的复杂议题。尽管在法律逻辑上存在调整空间,但实际操作中需高度关注其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心理成熟的促进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的影响。因此,任何政策的制定都应基于广泛的社会调研、专家论证及公众参与,确保既能尊重个体的婚姻自主权,又能有效避免早婚带来的潜在风险。在保障未成年人权益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双重目标下,我们应持谨慎态度,寻求一个既能体现法律温度的调整方案,又能确保个体健康成长与社会整体进步的平衡点。
- 1、把法定结婚年龄降低至18岁合适吗?
- 2、男女法定结婚年龄下调至18岁怎么回事
- 3、我国十八岁结婚新政策是否可行
- 4、为什么大家都不支持将结婚年龄下调至18岁?
- 5、中国结婚年龄改为18岁什么时候开始
结婚年龄下调至18周岁吗的相关问答
把法定结婚年龄降低至18岁合适吗? (一)
答不能,想要提高生育率应该降低生育成本而不是降低法定结婚年龄
“对不想早结婚的人没有影响,对想早些结婚的人是福音。”上述《报告》的作者之一、人口与未来网主编何亚福对时代财经指出。他强调,法定婚龄降到18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生育率,而是对法律体系逻辑统一的尊重。
针对这个问题,时代财经也采访了近日风靡互联网的ChatGPT。“从理论上说,降低法定结婚年龄可能会导致年轻夫妇生育的愿望增加,从而提高生育率。然而,这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例如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等。因此,降低法定结婚年龄不一定会直接导致生育率的提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实。”ChatGPT如此回答。
就网友们讨论较为集中的“18岁还在校园,不怕影响学业吗”。王鹏认为,目前社会对人们婚育选择更加包容,上了大学也可以结婚生子,通过休学等多元化的方式方法来实现。同时还要进一步夯实国民教育、基础教育,妇女即使结婚生孩,如果有意愿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无论高中、职高还是高等教育都应该尊重其受教育的权利。
把法定结婚年龄降低至18岁合适吗?
任泽平等在前述报告建议把法定结婚年龄降到18岁,给出的理由包括:当今世界主流的法定婚龄是男女均为18岁;法定婚龄降到18周岁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也有利于社会和谐。
法定婚龄具体是指可以结婚的最小年纪,事实上,当前社会人们结婚越来越晚。
据原国家卫计委2017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中国女性的初婚平均年龄从2006年的23.6岁上升到2016年的26.3岁,10年间上升了2.7岁。据安徽民政局,2021年安徽省初婚平均年龄上升至男31.89岁,女30.73岁。
同时,结婚登记数也在持续下降。据国家民政局数据,2013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为1346.93万对,2021年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到76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曾对时代财经指出,目前正在经历的结婚率下降与初婚年龄加速推迟有很大关系。陈卫解释,目前生育政策不断调整,这代表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社会竞争激烈、工作与经济压力大。
何亚福对时代财经强调,法定婚龄降到18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生育率,而是对法律体系逻辑统一的尊重。
何亚福称,《民法典》规定:“十八周岁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代表结婚也是一种民事行为,如果不允许结婚,意味着还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就有人认为18岁结婚太早了,何亚福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有些人到18岁已经成熟了,但有些人即使到28岁也没有成熟。对于部分人来说,他(她)们已经成年了,想早些结婚,应该尊重其权利。
“降低结婚年龄,有助于一些打算及早结婚、生育的人群科学准备。”公共关系专家、专栏作家黄涛也对时代财经指出,我国西部某些区域、偏远山区、部分农村,青年人较早进入社会,20岁左右准备结婚生子,30岁左右已经生育二胎,整体婚育较早。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也认同在法理上法定结婚年龄所规定的是一种权利,但他也心存担忧:“如果法定结婚年龄降低为18岁,那么男性、女性在有足够心智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有权利选择自己结婚与否,但是此阶段是学业的重要时期,其个人也应进行充分考虑,慎重决定。”
对于网友担心过早结婚影响学业,黄涛提出,如果考虑个人学业发展,可以根据个人、家庭、学校等情况进行探索试验。比如在部分地方探索能否减少学习时间和学习年限,或者适当休学,结婚生子以后继续上学等符合实际的方式,趋利避害,探索可行性形成最优方案。
男女法定结婚年龄下调至18岁怎么回事 (二)
答众所周知,我国的男女法定 结婚年龄是,男性不低于22周岁,女性不低于20周岁,而婚姻也是人生大事,也是重要的公共议题,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结婚只有达到法定婚龄,才能具备合适的生理和心态条件,履行夫妻义务,承担家庭及社会的责任。
一、目前我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
中国大陆男女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小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小于二十周岁。中国港台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18岁,女不得早于16岁。
据报道,2017年,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为34.2岁,其中女性34.3岁,男性34.1岁。而2012年,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29.6岁,2015年32.4岁。不仅是江苏,广东、上海等地的初婚年龄也一再推迟。
二、提议下调后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张国刚提议,修改《婚姻法》第六条,将我国男女法定婚龄下调至18周岁,以优化人口结构,解决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养老问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记者发现,绝大多数长者都不同意18岁就能结婚,理由大多是“没有经济来源还是要靠家里”、“年纪太小不懂事”、“承担不起责任”等。
而年轻人则观点各异,有人觉得“没有经济来源就结婚以后靠父母不合适”;也有人认为“十八岁只是可以结婚,并非一定结婚”、“如果18岁时有了孩子,偏偏要等到20岁才能登记,那不是耽误事了”。
1、支持派观点
赞同18岁结婚的倡议是好的,因为年轻的时候想法单纯一点,是有不成熟,那么自己成为人之父母就会深有体会,跟的孩子一起成长。也会提前想拥有什么车,什么房,一些物质东西,自己做长辈,也会知道尊重长辈,提前体会到孝道。小家都和谐,大家更强大。
2、反对派观点
假设结婚年龄降到18岁,那么前面是不是有恋爱年龄,我算她14+以后开始谈恋爱,那么以后高中门口的普遍现象不是爸妈来接孩子回家而是男朋友来接。作为家里有个女儿的你来说你什么滋味?
你认为18岁可以结婚吗?为什么?
我国十八岁结婚新政策是否可行 (三)
答我国十八岁结婚新政策不可行。以下是对此观点的详细解释:
一、法律规定明确
根据《婚姻法》第六条明确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这是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任何试图降低这一年龄的政策都与现行法律相悖。
二、生理与心理成熟度考量
十八岁是一个人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关键时期,虽然法律上被视为成年人,但在生理和心理上可能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在处理婚姻关系、承担家庭责任等方面,年轻人可能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
三、社会稳定性与家庭责任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乃至社会的联结。过早结婚可能导致年轻人在面对家庭责任、经济压力等方面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影响到婚姻的稳定性和幸福感。
四、鼓励晚婚晚育
《婚姻法》不仅规定了结婚的最低年龄,还鼓励晚婚晚育。这是因为晚婚晚育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我国十八岁结婚新政策不可行,因为它与现行法律相悖,同时也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坚持现行的法定结婚年龄,并鼓励年轻人晚婚晚育,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为什么大家都不支持将结婚年龄下调至18岁? (四)
答“下调法定结婚年龄”这个事情引起了大家的争议,我个人其实觉得现在的法定结婚年龄就可以,男性要到二十二周岁才能结婚,女性到二十岁才能结婚。其实这个结婚年龄在我看来对于当代的年轻人来说都有些早,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达到刚满结婚的年龄就领证,所以为了这部分人考虑设置这个年龄段也能理解。
但是如果在这个的基础上继续下调,调整至十八岁领证,说实话我是真的不能理解了。虽然我也知道现在的结婚率跟之前相比是低一些,但是不结婚的人群主要是集中在二十多、三十岁人的身上,不能通过下调年龄来提高结婚率。要知道现在的离婚率已经很高了,如果下调了结婚年龄,不出意外离婚率是会更高的。接下来我就说说为什么大家都反对将结婚年龄下调至十八岁。
首先,年龄太小什么都不懂。十八岁的年龄不能说不懂爱,但是大家也就是刚高中毕业上大学的年龄,确实对爱情的看法还是比较懵懂的,对于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感情的孩子来说,她们真的很难判断自己对这个人到底是好感还是爱,这种情况下就谈婚论嫁确实不太合适。要知道结婚不是谈恋爱这么简单,什么都不懂得年龄就结婚了,等年纪大一些明白一些事情之后就有可能会后悔结婚,自然就会离婚,所以说下调结婚年龄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就是离婚的人变多。
其次,养活不了自己。我知道老一辈人十八岁结婚的多得是,但是那个时代大家普遍学历低、工作早,十五六工作的有很多,但是像现在的孩子一样,十八岁才是高中毕业的年龄,在这个本科生遍地的时代,如果不继续读书直接工作,几乎是没有可能找下一份好的工作的。即便是工作了薪资也不会多么高,结婚之后生活就是问题。如果继续读书就更没有办法结婚了,自己都还要靠父母养,这个时候拿什么结婚,结婚之后两人一起让父母养吗?光是想想就觉得不现实。
中国结婚年龄改为18岁什么时候开始 (五)
答一、中国法定结婚年龄是否降至18岁
目前,有关中国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岁的消息并不准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男性公民的法定结婚年龄为二十二周岁,女性公民的法定结婚年龄为二十周岁。这一规定是普遍适用的,意味着只有达到这一年龄要求的男女双方才能合法登记结婚。
二、法定结婚年龄的变通规定
尽管存在普遍的法定婚龄规定,但《民法典》也允许民族自治区根据本民族的实际情况对结婚年龄作出变通规定。例如,新疆、内蒙古、西藏等自治区以及一些自治州、自治县,对于本地区的少数民族,将男性的法定结婚年龄定为二十周岁,女性的法定结婚年龄定为十八周岁。但需注意的是,这些变通规定仅适用于少数民族,不适用于在这些地区居住的汉族人。
三、法定结婚年龄的具体规定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条款,男性公民的法定结婚年龄为二十二周岁,女性公民的法定结婚年龄为二十周岁。法定婚龄是法律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它是区分合法婚姻与违法婚姻的界限。达到法定婚龄并不意味着必须结婚,男女双方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和情况选择合适的结婚时间。此外,我国鼓励晚婚晚育,但这并非强制性规定,也不意味着越晚结婚越好。
四、法定结婚年龄的无效婚姻情形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的规定,未达到法定婚龄的婚姻是无效的。此外,重婚、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等情形也属于婚姻无效的情形。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皮律网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