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纠纷解决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专利纠纷解决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贡献者回答1、自行协商解决,自行协商解决应当是当事人首选的方法,其有以下优点:

(1)当事人自行协商,可减少矛盾激化的几率,最小成本地化解争议。

(2)可适当减少当事人为解决纠纷所投入的人力和财力。

(3)协商解决可能是最有效率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2、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

一、解决专利纠纷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我国《专利法》规定了协商、诉讼、专利管理部门调处等方式。

(1)协商。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2)诉讼。专利纠纷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3)专利管理部门调处。专利纠纷当事人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管理机关,是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专利管理机关。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 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做出的检索报告。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请求,还可以对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纠纷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职务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纠纷;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适当费用的纠纷(应当在专利权被授予之后提出)等专利纠纷进行调解。

二、专利权纠纷处理的注意事项

1、专利权纠纷可以调解

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2、对专利管理部门的决定不服可以起诉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专利侵权纠纷中的证据问题

无论是人民法院还是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时,均要求有关人员和单位提供有关证据。

专利法规定,对于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即被诉侵权人承担举证责任;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检索报告,以方便对是否侵权作出判断,准确及时地处理纠纷。

4、损害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

(1)以专利权人因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以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赔偿额;

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可以根据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因侵权所造成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

权利人销售量减少的总数难以确定的,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可以视为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

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该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侵权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权人的营业利润计算,对于完全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

(2)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且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是,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合理确定赔偿数额。

(3)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且没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时,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币5000元3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最多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六十五条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专利维权途径有哪些? (二)

贡献者回答1、自行和解:在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2、向专利管理机关申请调解和处理,依靠行政手段责令侵权者停止侵权并对其进行处罚。3、向*起诉,要求侵权者停止侵权并赔偿因侵权造成的经济损失。

一、专利维权的途径:

1、自行和解:在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

2、向专利管理机关申请调解和处理,依靠行政手段责令侵权者停止侵权并对其进行处罚。

3、向*起诉,要求侵权者停止侵权并赔偿因侵权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各个途径的比较:

1、自行和解:迅速、友好地解决纠纷,可以留下继续合作的空间,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2、向专利管理机关申请调解和处理,调处范围包括:专利使用费纠纷、专利奖励费纠纷、专利申请权纠纷、专利权归属纠纷、专利合同纠纷、专利侵权纠纷等。好处是程序简便、处理快。

3、向*起诉:可以有效的打击竞争对手,巩固已经拥有的市场优势地位,而且还可以从侵权人手中得到一笔补偿金。人民*的判决书或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执行。

三、程序和时效:

1、向专利管理机关申请调解和处理:不是必须的,当事人可以不经行政调处而直接向人民*起诉。但是专利管理机关的决定还要经过司法审查,不服的一方还可以去*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还要打两审,跨省执行有一定的难度。

2、向*起诉:对涉嫌侵权方的技术与自己的专利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专利侵权是否成立;调查侵权范围或程度,准备诉状和相关证据;到具有管辖权的*立案;经法庭开庭审理,等待法庭的裁定或判决生效;申请强制执行。诉讼时效为2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该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解决与专利权有关的法律冲突问题的主张不包括 (三)

贡献者回答发生专利纠纷可以向专利管理部门处理解决。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发生专利侵权纠纷时,当事人需要冷静对待,并寻求解决途径。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行的可以请求当地专利管理机关调处或直接向省会城市所在地中级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法院起诉。

专利权人的权利被别人侵犯了,向管理专利工作行政部门(当地知识产权局)提请调处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如何提起诉讼。

专利纠纷案件处理方法:

1、协商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协商处理纠纷,即专利权人与侵权人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是专利权人在侵权行为已经发生并取得一定证据的前提下,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

从处理结果方面来看,利用这种方式解决专利纠纷问题的最终结果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侵权人主动停止侵权行为,同时主动赔偿专利权人经济损失。第二种是纠纷双方自愿签订专利使用许可协议书,让侵权行为具有合法性。第三种是纠纷双方协商失败,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处理纠纷。

2、向专利管理机关提出纠纷处理申请。

专利权人还可以向专利管理部门提出纠纷仲裁申请。这种方式主要用于纠纷双方协商无果之后,纠纷双方其中一方或者双方对于协商结果都不认可,或者对于协商协议书中的某些细节无法达成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向专利管理部门提出纠纷处理申请,通过第三方机构的介入解决纠纷。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以及公信力,可以在保持客观、公允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纠纷双方利益需求的处理意见,作为中间人出现,对于专利侵权纠纷进行调解。

专利纠纷的解决途径 (四)

贡献者回答处理专利纠纷的方式有:协商、诉讼、专利管理部门处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专利纠纷当事人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纠纷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应该怎么认定专利侵权行为

1、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

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3、销售、许诺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的行为;

4、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许诺销售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

5、进口专利产品或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得的产品的行为;

6、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7、冒充专利的行为。

专利侵权的责任有哪些

(一)行政责任

对专利侵权行为,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有权责令侵权行为人停止侵权行为、责令改正、罚款等,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还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

(二)民事责任

1、停止侵权。

2、赔偿损失。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专利权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确定;被侵权人所受到的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可以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3、消除影响。

在侵权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给专利产品在市场上的商誉造成损害时,侵权行为人就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承担消除影响的法律责任,承认自己的侵权行为,以达到消除对专利产品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刑事责任

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应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希望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专利纠纷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皮律网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