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债是什么意思 (一)

贡献者回答三角债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形成的债务连锁现象,通常涉及三个或更多企业。这种现象在经济活动中较为常见,表现为甲企业向乙企业欠款,而乙企业又向丙企业欠款,形成一个闭环的债务链。
三角债的出现有多种原因,包括市场环境变化、企业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利用三角债来转移资金短缺、逃避债务或进行其他不当行为,这会加剧三角债问题的严重性。
三角债对经济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它可以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实现资金的互相调剂。另一方面,如果三角债问题严重,可能会引发连锁违约和破产,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有效管理和解决三角债问题是一项重要挑战。为了减少三角债的发生和降低风险,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监管,防止企业利用三角债进行不当行为。此外,还需完善法律法规,为解决三角债问题提供法律支持。只有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管理和解决三角债问题。
90年代中国清理三角债对中国企业有什么影响 (二)
贡献者回答三角债是企业之间超过约定付款期应当付而未付的拖欠货款的俗称。在90年代初,它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障碍。三角债在中国实际上早在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形成。1985年,中央政府开始抽紧银根后,企业账户上应收未收款和应付未付款的额度大幅度上升。到1991-1992年间,三角债的规模发展到占银行信贷总额三分之一的地步。
三角债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由于拖欠,大多数国营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都面临收不到毛收入的问题,导致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因缺乏资金而难以扩展生产。巨额的未清偿的债务拖款使企业或不能向银行申请贷款,或难以获得信贷。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陷入债务死扣之中,每个企业既不愿意偿债,它的债权也无法得到清偿。此外,三角债还会造成经济信息的混乱,由于拖欠,流动资金更显不足,在短期信用拆借市场与投资市场上,资金价格易受黑市操纵。
三角债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国家都存在,特别是转轨中的国家。俄罗斯的三角债已经严重影响了整个经济发展。2001年过期债务已经高达35万亿卢布。消灭三角债的直接手段是缩小赊销和铺货的范围。消灭三角债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有效的信用机制,这需要加强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
受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正面临外需下降、内需疲软、通胀形势严峻、企业利润压缩等多重压力。与此同时,上世纪90年代初曾严重困扰中国企业的三角债问题卷土重来,在部分行业和中小企业形成了新三角债问题,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上世纪90年代的三角债主要以国有大企业之间的政策性拖欠为主,而目前的新三角债则以经营性拖欠为主,各种类型的企业均有涉及,且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受三角债影响更为严重,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企业盈利下降、亏损严重、亏损金额不断增加,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呈不断上升趋势,资金回笼难度越来越大,资金回笼周期不断延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相互拖欠现象较为普遍等。
新三角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途径与程度与上世纪90年代的老三角债不同。当时,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作为重要的中介机构,承担了大量三角债偿付人的职责,因此老三角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银行系统内部。而近几年伴随着金融脱媒的不断发展,直接融资比重大幅提高,新三角债也对债券市场产生影响,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三角债导致部分行业信用风险有所增加。钢铁、机械、煤炭、电力等行业由于受到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投资亏损等因素的影响,生产经营风险不断增加,容易产生经营性的新三角债。例如,钢铁等主要通过企业联保的形式进行融资的行业,一旦联保中的一家企业出现破产或还款困难,就会牵连到其他联保企业承担债务责任,从而形成行业内新三角债的横向蔓延。
第二,新三角债可能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加剧。与中小企业相比,大企业受新三角债影响有限,一方面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完善,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更为严格和稳健;另一方面,其贸易往来的对手方较多,应收账款来源相对分散,即使出现坏账也不会造成大规模的损失。而中小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所采用的信贷销售模式比大企业更加激进,往往对客户采取低首付的销售方式,这样当下游需求出现问题时,客户回款相应减慢,企业面临的回款压力和坏账损失大幅增加,再加上中小企业本身对资金很敏感,这样就会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最终使得新三角债沿着产业链向上游不断传递。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这种信用状况的变化使其融资愈发困难。
第三,新三角债问题的蔓延,对债券市场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钢铁、机械、煤炭、电力行业在债券市场比重较高,债券市场已经成为其重要融资场所。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可能会利用债券融资用来解决三角债问题。对此,发债主体应当及时对相关情况作出信息披露,防止擅自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等情况的发生。
总体而言,部分行业和中小企业受到新三角债一定冲击,信用风险有所增加,但风险尚在可控范围之内,对债券市场的总体影响有限。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多重压力情况下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结构性矛盾和制度性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此轮新三角债进一步蔓延的风险仍需密切关注。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现实经济中的“三角债”与货币的哪些职能有关?_百 . (三)
贡献者回答1. 货币的产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它经历了从等价物到一般等价物,再到金属货币,最后发展到纸币和电子货币的过程。
2. 所谓的“三角债”是随着信用经济的成长而出现的经济现象。信用经济,简而言之,就是基于赊销和赊购的经济活动。这种做法有效地促进了资金的流转,并扩大了再生产的能力。
3.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导致相关利益主体的违约风险增加,从而引发了“三角债”问题。在现实经济中,“三角债”与货币的支付职能紧密相关,这一职能允许债务人在未来某个时点偿还债务。
什么是三角债 (四)
贡献者回答“三角债”是人们对企业之间超过托收承付期或约定付款期应当付而未付的拖欠货款的俗称。90年代初,它突然成为中国、俄罗斯、东欧诸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障碍。在中国,“三角债”其实早在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形成,1985年中央政府开始抽紧银根后,企业账户上“应收而未收款”与“应付而未付款”的额度就大幅度上升。到1991―1992年间,“三角债”的规模曾发展到占银行信贷总额三分之一的地步。
迄今,国际经济学界关于“三角债”的理论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上:(1)什么是“三角债”形成的原因?(2)什么是“三角债”的最优解机制?就原因而言,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经济周期说”与“经济体制说”。B.W.爱克斯与R.赖特曼(B.W.Ickes与R.Ryter man,1992)是“经济周期”说的代表,他们把企业拖欠归因于中央银行信贷的周期性收缩与消费结构的周期性变化。持有“经济体制说”的学者较多,G.A.格柳莫,F.科里滋列(G.A.Guillermo与 F.Coricelli,1992),S.P.利特(S.P.Leite,1992),A.贝纳特与S.施克特拉(A.Bennett与S. Schadler,1992)都正确地指出:利率过低以及经济交易过程中缺乏惩罚制度都会使商业交易中的净负债者有利可图,而使偿债缺乏应有的刺激机制。爱克斯与赖特曼也持有“经济体制说”的观点。
8月初召开的全国生产工作会议标志着清理“三角债”进入攻坚阶段。<<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清理企业拖欠货款实施方案>>通知指出:国务院把清理“三角债”作为下半年促进经济形势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清理的时间为,1989年1月至1990年3 月31日期间发生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企业拖欠货款。清理金额的起点是,对同一付款企业,累计金额为5 万元(收付款单位均是商业企业。起点可为1万元)。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皮律网关于三角债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