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便便蛋花状怎么办 (一)

宝宝便便蛋花状怎么办

宝宝便便呈蛋花状,说明存在腹泻、消化不良的症状,常见缓解措施如下:

1、药物治疗:家长要给予宝宝口服补液盐以预防及纠正脱水,宝宝还需口服益生菌以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并且可以给宝宝口服蒙脱石散等,进行收敛止泻;

2、热敷腹部:可以给予宝宝暖腹部,如贴暖脐贴或使用暖宝进行热敷等;

3、其他措施:需要积极寻找腹泻的原因,可以给予宝宝化验便常规,必要时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学检查,并根据化验结果行进一步治疗。

宝宝便便呈蛋花状,提示由于受凉、进食不适、肠道病毒、非侵袭性细菌感染或胃肠型感冒等,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若宝宝腹泻严重,家长则需要带宝宝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指导进行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包括明确病因并进行对因治疗,且需注意预防并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3-6岁的宝宝得了急性肠胃炎,多是诺如病毒感染,一文了解它 (二)

宝宝呕吐、拉肚子很常见,但到底是怎么引起的,爸妈都清楚吗?

”吃坏了?“

”病毒感染吧?”

如果说吃坏了只是宝宝个人的事情,病毒感染那就是一个能扫到一片。

像这个新闻里,哈尔滨某小学6名学生感染诺如病毒,全校停课3天+全面消毒,这杀伤力,你细品。

诺如病毒是什么?只听说过轮状病毒的爸妈,心里又有了很多问号。

诺如病毒是什么?

宝宝上吐下泻的,多半是得了急性肠胃炎,这货很会刷存在感,是全球传染病的TOP2。

而非细菌感染的急性肠胃炎,主要病因就是诺如病毒,在 3岁的宝宝群体中,它的发病率仅次于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爸妈可能有点陌生,但只要宝宝中招过一次,不熟也熟了——发病急、传播快,通过粪-口传播,只要接触了得病的小盆友,很容易排排坐、一起吐。

这两年我国诺如病毒感染的爆发和住院病例呈上升趋势不说,爆发规模还不小,分分钟就让学校停课,还是要多注意的。

都是肠胃炎,怎么看是哪种感染?

都是上吐下泻,都是急性肠胃炎,招惹的到底是轮状病毒还是诺如病毒,怎么区分?

相似处:上吐下泻、发热等症状。

不同处:

就临床表现上来看,还是有点难区分,得通过病原学检验结果来做明确的判断。

爸妈就更难区分了,不过也没事,去医院一切遵医嘱就是了。

如何护理?

其实性肠胃炎最担心就是脱水,如果宝宝症状比较轻,没有脱水也没电解质紊乱,居家隔离,多喝水多休息就行;如果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迹象,就要去医院了,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都是常规治疗法。

既然肠胃功能已紊乱,宝宝就要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最好了。

每次便便后,爸妈都要不厌其烦地用温水擦拭小屁屁,然后用棉柔巾轻轻吸干水分,能避免进一步感染。对了,粪便也要及时处理掉,以免交叉感染。处理完这一切,及时肥皂、洗手液洗手。

还要对宝宝的餐具、衣物彻底消毒。

生病期间,别出去玩了,免得“祸害”其他小盆友。症状彻底消失3天,再和小盆友们一起玩吧。

如何预防:

首先就是不接触患病的小盆友以及他的个人物品,家有二宝的话,可以把另一个宝宝送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住几天。

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饭前便后、回家后、摸过脏东西后,最好都要用肥皂、洗手液清洗双手。

注意,是用普通洗手液,而不是免洗洗手液,免洗洗手液对付不了诺如病毒,只能洗掉污渍,没法消毒。皮肤有破损之类的,可以用碘伏消毒。

不吃生冷食物、没煮透的食物、生水等,宝宝只用自己的餐具,不要用别人的。

家里多开窗透气。

其实,生活中的细节多注意,还是能预防很多疾病的,特别是勤洗手这一项,爸妈发现了没?那就做起来吧。

诺如病毒是什么病?诺如病毒是手足口病吗? (三)

诺如病毒和手足口病都是儿童易感染的,并且它们的症状有些相似,以至于有些父母分辨不出。那么诺如病毒是什么病诺如病毒是手足口病吗

诺如病毒是什么病

诺如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而且全年均可发生感染,但以寒冷季节呈高发趋势。可以说,诺如病毒是一种在寒冷季流行的病毒,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它感染性强,主要通过肠道进行传播,当然,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也是它的传播媒介哦。值得注意的是,诺如病毒抗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如果宝宝对疾病的免疫力比较差,还可能出现反复感染的现象。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诺如病毒遗传高度变异,在同一时期和同一社区内可能存在遗传特性不同的毒株流行。诺如病毒抗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没有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诺如病毒是手足口病吗

诺如病毒不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一般有3-6天潜伏期,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手足口病大多由接触传播,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据了解,孩子出现这些情况,要尽早就医!持续高热大于39℃,退烧药退热效果不佳的;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无力、惊跳、肢体抖动、站立或坐立不稳等神经系统表现的;出现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的;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

宝宝感染诺如病毒护理

饮食篇:宝宝感染诺如病毒可能会有“上吐下泻”的症状,这时妈妈不必过于心急,如果宝宝呕吐严重,可禁食4-6个小时,但要记得补充水分,同时食物的准备上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没有频繁呕吐但有轻度脱水的宝宝,可应用口服补液盐以补充水分和流失的电解质。

护理篇:这里主要指皮肤护理,因为便便长时间沾在宝宝的PP上,容易引起尿布皮炎或皮肤破损,此时妈妈在宝宝便便后都要用流动的水帮宝宝清洗PP,并保持舒爽,必要时可用护臀膏进行护理。

运动篇:平时多鼓励宝宝做体操、玩皮球或慢跑,尤其是在阳光柔和的午后,适当的锻炼对于增强身体免疫力,抵抗诺如病毒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您3分钟读懂大便常规 (四)

一、粪便的组成

正常粪便由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液、肠道黏膜脱落物、大量细菌、无机盐及水分组成。

二、便常规检查的目的

了解消化系统有无炎症、出血和寄生虫感染等情况。检查粪便中有无细菌原菌,以防治肠道传染病;根据粪便的性状和组成,了解消化状况;潜血试验(OB)在儿童用于判断有无出血;有时会把粪便还原糖、轮状病毒、腺病毒检测一并写入大便常规报告单中,分别提示乳糖不耐受、病毒性肠炎。

三、采集注意事项

1、时间不宜过长(1小时之内);

2、样本量不能过少或过多,少了无法检测,多了也没用(曾有人拿了一大坨来)

3、容器要干净,避免污染。别随便找个塑料袋就弄来了,起码找个干净的,最好提前从检验科拿一个大便盒。

4、尿不湿里的大便能不能查?不能,水分已被吸收,取样也不好取,检测结果不可靠。

5、无粪便排出却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指诊或者用采取管,当然孩子的话最好还是耐心等待一会。

6、开塞露通便后的便便能不能检查?不能,因为查的是便便,而不是开塞露。

7、检查潜血试验时,取样要尽量取红色或者黑色大便部分;检查前要避免进食动物肝脏、血等食物,以及铁剂药物。便检查一般内

四、性状和颜色

1、正常儿童大便为黄色软便,婴幼儿为黄色糊状。

2、儿童粪便常见异常性状和颜色

黏液便: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脓性或脓血便: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米泔样便:霍乱或副霍乱

白陶土样便:梗阻性黄疸

鲜血便:肛裂、痔疮或肿瘤

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

蛋花汤水样便:轮状病毒性肠炎

绿色大便:肠蠕动增快、氨基酸奶粉喂养患儿

五、潜血试验

在儿童多见于消化道出血、肠炎引起的肠粘膜损伤、肠息肉、流行性出血热,极少数为肿瘤。

六、白细胞

1、正常粪便中可偶见白细胞,所以不要见到白细胞就以为有细菌感染,乱用抗生素;

2、肠道炎症时白细胞明显增多,但这也不是应用抗生素的依据,只有大便培养有细菌生长才能应用抗生素;

3、痢疾或者溃疡性结肠炎时,可见大量脓细胞;

4、过敏性肠炎和寄生虫感染时,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伴有夏柯-莱登结晶。

七、红细胞

1、正常大便不含邮红细胞

2、肠道炎症或者消化道出血时可见红细胞,炎症时可伴有白细胞的增多;

3、下消化道出血显微镜下可见到形态正常的红细胞;

4、上消化道出血时,红细胞被消化液破坏,见不到红细胞,可通过潜血试验证实。

八、巨噬细胞

可见于细菌性痢疾、急性出血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九、肠粘膜上皮细胞

一般少见,常见于环死性结肠炎、霍乱、副霍乱、伪膜性肠炎。

十、食物残渣(脂肪滴、淀粉颗粒、植物细胞)

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功能低下导致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随便排出。

十一、结晶

1、正常粪便可见少量磷酸盐结晶、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一般无临床意义;

2、病理结晶:①夏柯-雷登结晶:阿米巴痢疾、钩虫病、过敏性肠炎等;②血晶:常见于胃肠道出血后的粪便;③脂肪酸结晶:常见于梗阻性黄疸的粪便。

十二、寄生虫

1、正常大便无寄生虫;

2、肠道易感染的寄生虫包括:蛔虫、鞭虫、钩虫、蛲虫、血吸虫、肺吸虫、华支睾吸虫、涤虫等。

十三、粪便半乳糖测定

阳性者乳糖不耐受可能,一般见于婴幼儿,伴有腹胀、腹泻、大便酸臭、含泡沫等

十四、轮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检测

病毒性肠炎,水样便,一般自限性,治疗重点为补充水分和对症治疗。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诺如病毒大便图片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皮律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