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哪个严重

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哪个严重

### 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哪个更为严重?

一、诈骗罪的定义与特征

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的核心在于行为人通过欺骗手段,使被害人在认识上产生错觉,自愿将财物交付给行为人。诈骗罪的特征包括: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行为手段多样,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二、招摇撞骗罪的定义与特征

招摇撞骗罪

招摇撞骗罪则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此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招摇撞骗罪的特征在于: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管理活动;行为手段特定,仅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方面为故意,目的是谋取非法利益,不限于财物。

三、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严重程度比较

从侵害客体分析

诈骗罪主要侵害的是公私财产权利,而招摇撞骗罪则主要侵害的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从这一点来看,招摇撞骗罪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更为深远,因为它不仅损害了被害人的财产利益,还破坏了公众对国家机关的信任。

从行为手段与主观目的分析

诈骗罪的行为手段多样,只要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财物即可构成。而招摇撞骗罪则要求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从主观目的来看,诈骗罪的目的仅限于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招摇撞骗罪的目的则更为广泛,包括非法占有财物及其他非法利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招摇撞骗罪在主观恶性上一定重于诈骗罪,因为两者的犯罪动机和目的各有侧重。

从法律后果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诈骗罪的刑罚根据诈骗数额的大小和情节的严重程度而定,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而招摇撞骗罪的刑罚则相对较轻,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将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四、全文总结

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在刑法上均属于严重的犯罪行为,两者都通过欺骗手段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从侵害客体、行为手段与主观目的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来看,两者各有其独特性。诈骗罪主要侵害公私财产权利,而招摇撞骗罪则主要侵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在法律后果上,虽然诈骗罪的刑罚可能更为严厉,但招摇撞骗罪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同样不容忽视。因此,对于这两种犯罪行为,我们都应保持高度警惕,并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招摇撞骗罪诈骗罪竞合关系是什么? (一)

招摇撞骗罪诈骗罪存在一定竞合,两者犯罪都会对受害人钱财造成损失,如果招摇撞骗行为上有诈骗情节的,数额较大的,应当按照诈骗罪处罚,这样可以更好的打击诈骗犯罪。当然,招摇撞骗行为明显,数额不大的,应当认定招摇撞骗罪。

一、招摇撞骗罪诈骗罪竞合关系是什么

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3000元,其行为已成立诈骗罪,因该行为又满足招摇撞骗罪的构成要件,行为人一个行为同时满足招摇撞骗罪和诈骗罪两罪的构成要件,故成立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想象竞合,当择一重罪定罪处罚。

如果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500万,成立招摇撞骗罪,法定最高刑10年有期徒刑;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家属招摇撞骗500万,成立诈骗罪,法定最高刑无期徒刑。所以说,如果采用两罪想象竞合择一重罪的处罚原则来对被告人定罪处罚,那么就会较好体现罪行相一致原则。

二、招摇撞骗罪诈骗罪有哪些区别不同

两者都表现为欺骗行为,而且招摇撞骗罪也可以如诈骗罪那样骗取财物,因而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侵害的客体不同。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仅限于公私财产权利。

2、行为手段不同。招摇撞骗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诈骗罪的手段并无此限制,而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和方式进行。

3、犯罪的主观目的不同。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招摇撞骗罪的犯罪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的目的广泛一些,它可以包括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也可以包括其他非法利益占有。

4、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的不同。只有诈骗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才可构成诈骗罪;而法律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的构成并无数额较大的要求,这是因为,这种犯罪未必一定表现为诈骗财物,而有可能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综上所述,招摇撞骗罪诈骗罪两种犯罪存在差异和共同点,也就是说根据犯罪情节的程度,两个罪名可以转化,存在想象竞合关系。对于招摇撞骗行为和诈骗行为并存的情况,如果数额巨大的,就应该按照诈骗按照处理,选择较重的一个罪名。

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想象竞合还是法条竞合? (二)

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属于法条竞合而不是想象竞合,若是同一个民事主体,既冒充了国家职员实施了诈骗行为,同时也欺诈了他人的钱财,出现了竞合关系之后,必须要确定民事主体的行为具体触犯的是哪项法律规定,然后根据诈骗罪或者是招摇诈骗罪来量刑。

一、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想象竞合还是法条竞合

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属于法条竞合而不是想象竞合,因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构成要件不同,并基于量刑均衡考量,两者之间此罪与彼罪界限清晰,条款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交叉和重合关系,仅因行为人的行为起到了媒介的作用,致使原本无交叉或重合关系的条款间出现的个案的关联性,也就是说,在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数额没有达到诈骗罪起点数额6000元时,其行为仅成立招摇撞骗;而当招摇撞骗数额达到或超过诈骗罪起点数额6000元时,那么该行为同时成立诈骗罪,原本无关联的两罪因为行为人的行为而产生关联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怎么判刑

(一)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构成本罪,行为人既要有冒充军人的行为,又要有招摇撞骗的活动。如果行为人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冒充军人,没有进行招摇撞骗的活动,则不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进行了招摇撞骗的活动,但不是冒充军人名义实施的,则不构成本罪;构成其他罪的,按其他罪处理。

(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界限

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行为。本法对这两个罪的规定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其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直接客体主要是军队的声誉及其正常活动,后者侵犯的直接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声誉及其正常活动,二是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是现役军人,后者的犯罪对象是除军事机关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三)区分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都表现为欺骗行为,而且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也可以如诈骗罪那样骗取财物,因而容易混淆。这两种犯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侵害的客体不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侵犯的客体主要是武装力量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仅限于公私财产权利。

(2)行为手段不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军人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诈骗罪的手段并无此限制,而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满真相的手段和方式进行。

(3)犯罪的主观目的有所不同。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犯罪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的目的广泛一些,它可以包括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也可以包括其他非法利益。

(4)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的不同。法律要求,只有诈骗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才可构成诈骗罪;而对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构成并无数额较大的要求,这是因为,这种犯罪未必一定表现为诈骗财物,而有可能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首先和集中地表现为由特定的犯罪手段所决定的对武装力量的威信和正常活动的破坏。

虽然诈骗罪域招摇诈骗罪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两者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并且此两种罪名的处罚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若是出现了竞合关系,那么审理案件的检察院首先需要确定其实施的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然后从重处罚实施诈骗行为的犯罪主体。

招摇撞骗诈骗竞合怎么处罚? (三)

招摇撞骗诈骗竞合的,应当按照诈骗罪进行处罚,因为在法律上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是法条竞合的关系,具体情况下应当结合实际造成的犯罪事实和诈骗涉案金额来进行量刑判决,避免出现法律适用错误。

一、招摇撞骗诈骗竞合怎么处罚

应当按照诈骗罪处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两者都表现为欺骗行为,而且招摇撞骗罪也可以如诈骗罪那样骗取财物,因而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侵害的客体不同。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仅限于公私财产权利。

(2)行为手段不同。招摇撞骗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诈骗罪的手段并无此限制,而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和方式进行。

(3)犯罪的主观目的不同。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招摇撞骗罪的犯罪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的目的广泛一些,它可以包括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也可以包括其他非法利益占有。

(4)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的不同。只有诈骗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才可构成诈骗罪;而法律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的构成并无数额较大的要求,这是因为,这种犯罪未必一定表现为诈骗财物,而有可能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首先和集中地表现为由特定的犯罪手段所决定的对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的破坏。尽管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有上述区别,但在行为人冒充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去骗取财物的情况下,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处理想象竞合犯的案件应当按照从一重罪处的原则。

(5)犯罪目的的不同。

有关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在法律上是有明确的规定,两者之间适用的范围和量刑判决的程序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对于诈骗罪的判罚标准要比招摇撞骗罪的要高,具体情况下应当由司法机关根据实际来进行处理和认定,避免出现法律适用错误。

诈骗与招摇撞骗竞合是什么意思 (四)

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间隔的意思就是说犯罪嫌疑人的一个犯罪行为已经同时触犯了两个具有包容关系的犯罪条文,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包容关系就体现在,这两种行为都侵犯到了受害者的财产权,但招摇撞骗的量刑比诈骗轻,如果情节恶劣,应该参考诈骗罪量刑。

一、诈骗与招摇撞骗竞合是什么意思

诈骗与招摇撞骗竞合是什么意思的意思是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具有包容关系的具体犯罪条文,依法只适用其中一个法条定罪量刑的情况。“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二罪之间具有普通法和特别法的竞合关系。但刑法规定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情节严重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诈骗罪规定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显然,“诈骗罪”规定的法定刑重于“招摇撞骗罪”。所以当招摇撞骗犯罪诈骗公私财产数量特别巨大并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招摇撞骗罪的法定刑不符需要时,就不能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一般原则,而应适用重法优于轻法原则。

二、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区别

(1)侵犯的客体不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招摇撞骗罪损害的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的行为。

(2)行为手段不同。招摇撞骗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而诈骗罪的手段并无此限制,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进行,由此骗取被害人信任,“自愿”交出财物。

(3)行为人犯罪的目的不同,诈骗罪中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招摇撞骗罪行为人的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目的的内容广泛得多。

(4)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不同。

三、刑事案件的审理时间

一审法院的正常审理期限(一般为2个月,至迟不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例外)

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严谨的区分诈骗和招摇撞骗的原因,就是因为招摇撞骗罪的特征过于鲜明,普通的诈骗活动最起码不会打着国家单位的形象去坑蒙拐骗,可是,实施招摇撞骗的这些犯罪嫌疑人是有些太过为所欲为,完全不考虑这样的做法会让民众如何看待国家行政执法。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皮律网希望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哪个严重,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