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关于彩礼的规定

婚姻法关于彩礼的规定

### 婚姻法关于彩礼的规定

彩礼,作为中国传统婚嫁习俗的一部分,承载着双方家庭的美好祝愿。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变迁,彩礼逐渐演变成了不少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引发了诸多婚恋纠纷。为此,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彩礼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一、彩礼的定义与范围

标签:彩礼定义

彩礼,主要指男方依据习俗结婚前向女方给付的钱物。它源于我国古代婚姻习俗中的“六礼”,原意是蕴含美好祝愿的“礼”。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部分地区的彩礼数额较高,给普通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彩礼的认定应综合考虑双方当地习俗、给付的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给付人及接收人等事实。同时,《规定》明确了不属于彩礼的几种情形,包括一方在节日、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礼金,以及一方为表达或者增进感情的日常消费性支出等。

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标签: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借婚姻索取财物违反了婚姻自由原则,应当坚决予以打击。《规定》进一步重申了这一原则,明确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婚姻关系的纯洁性,防止将婚姻视为交易。在实际操作中,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时,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行为,并据此作出相应判决。

三、彩礼的返还原则

标签:彩礼返还原则

彩礼的返还原则是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关注的重点。《规定》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彩礼返还规则:

1. 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共同生活:根据《规定》,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共同生活,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2. 已办理结婚登记但未共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彩礼后已经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实未共同生活的,给付彩礼一方离婚时要求返还彩礼的,人民法院一般予以支持。

3. 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并且共同生活,离婚时一方请求返还彩礼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有两个例外情形:一是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的;二是存在其他特殊情况导致彩礼应予返还的。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会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四、涉彩礼纠纷的诉讼主体

标签:诉讼主体

在涉彩礼纠纷案件中,诉讼主体的确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规定》充分考虑了中国传统习俗,明确在婚约财产纠纷中,婚约一方及其实际给付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原告;婚约另一方及其实际接收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被告。

这一规定有利于查明彩礼数额、彩礼实际使用情况等案件事实,确定责任承担主体。同时,在离婚纠纷中,一方提出返还彩礼诉讼请求的,当事人仍为夫妻双方。如果夫妻一方提出彩礼由父母给付或者由父母接收,可以另案起诉。

结语

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应该建立在爱情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彩礼作为传统习俗的一部分,应该回归其本质——表达美好祝愿的“礼”。我们应该倡导文明婚俗,让彩礼成为婚姻的美好点缀,而不是成为家庭的负担。

同时,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彩礼问题的明确规定,为保护婚姻关系的纯洁性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实际操作中,人民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依法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确保公正、公平地解决纠纷。

闪婚闪离可以要求退回彩礼吗,有什么法律依据? (一)

闪婚闪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要求退回彩礼。具体的法律依据和条件如下:

法律依据:

根据《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特定情形,有关机关应当予以支持。

可以要求退回彩礼的条件: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无论双方是否订婚、举行婚礼或共同生活,甚至已生育子女,只要未办理结婚登记,所支付的彩礼均可要求返还。

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如果双方只是进行了结婚登记,并未实际共同生活,离婚时可要求返还彩礼。闪婚闪离的情况通常符合此条件,即虽然办理了结婚登记,但共同生活时间较短或几乎没有共同生活。

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如果彩礼金额较高,且给付后因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则可要求返还彩礼。

注意事项:

“生活困难”应指绝对困难,而非相对困难。

索要彩礼等行为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规定。

综上所述,闪婚闪离在满足上述特定条件时,可以要求退回彩礼。但具体能否退回以及退回的金额,还需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法院或有关机关的判断来决定。

新婚姻法彩礼的返还有哪些规定 (二)

新婚姻法中关于彩礼返还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如果双方虽然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实际上并未共同生活,当事人请求返还彩礼的,人民法院同样应当予以支持。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规定的适用应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如果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当事人请求返还彩礼的,人民法院也应予以支持。同样,这一规定的适用也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已登记结婚但尚未共同生活的财产分割:

已登记结婚但尚未共同生活的夫妻,一方或双方受赠的礼金、礼物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在处理时,应考虑财产来源、数量等情况进行合理分割。

借婚姻关系索取的财物:

在离婚时,如果结婚时间不长,或者因索要财物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彩礼。对于取得财物的性质是索取还是赠与难以认定的,可按赠与处理。

综上所述,新婚姻法中关于彩礼返还的规定主要考虑了双方是否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是否共同生活以及给付彩礼是否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等因素。同时,在处理已登记结婚但尚未共同生活的夫妻财产分割时,也需考虑财产来源和数量等情况。

新婚姻法规定彩礼多少钱 (三)

新婚姻法对彩礼的数额并没有具体规定,彩礼的数额由男女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关于彩礼,新婚姻法主要对以下几种情形的返还作了具体规定:

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共同生活:

共同生活一年两年以下,一方请求对方返还彩礼的,返还的数额一般不超过彩礼总额的30%。共同生活一年以内三个月的,返还的数额一般不超过彩礼总额的50%。共同生活不满三个月的,返还的数额一般不超过彩礼总额的70%。

法律依据:

根据《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若符合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等情形,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此,彩礼的具体数额应根据双方协商确定,而非由法律统一规定。

新婚姻法彩礼返还有什么规定 (四)

新婚姻法关于彩礼返还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这意味着,如果双方只是订婚但未正式登记结婚,彩礼是需要返还的。

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即使双方已经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如果实际上并未共同生活,当事人请求返还彩礼的,人民法院同样应当予以支持。这里的“共同生活”通常指的是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居住并建立起家庭生活的状态。

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如果彩礼的给付是在婚前,且因为给付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那么在离婚时,给付人有权请求返还彩礼。这里的“生活困难”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通常是指给付人因给付彩礼而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适用上述第二和第三种情形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在双方离婚的情况下,给付人才有权请求返还彩礼。如果双方仍然维持婚姻关系,则不适用这些规定。

哪些情况下彩礼可以返还 (五)

彩礼可以返还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如果男女双方虽然按照习俗举行了婚礼,但并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那么在解除婚约时,彩礼应当返还给给付方。

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这种情况下,虽然双方已经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实际上并未共同生活在一起。在离婚时,彩礼也应当返还给给付方。

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如果彩礼是在婚前给付的,并且因为给付彩礼导致了给付人生活困难,那么在离婚时,给付方有权请求返还彩礼。

法律依据: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的规定,上述三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

明白婚姻法关于彩礼的规定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皮律网的其他栏目。